返回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2/3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品知府候补,加爵骑都尉;次子袁克文六品京官候补,加爵云骑尉。

    虽然无论是给袁世凯增加的头衔,还是两个儿子的荫恩,都是虚职,没什么实际的权力,毕竟现在袁世凯是以军机大臣的身份出任地方总督,官职实际差不多己经到头了,再高也高不到那里去,但这代表了清廷的态度,算是认可了袁世凯的功劳,以及不计较他放弃江北之事的过失,也为这段时间己来,清廷中针对袁世凯功过的争吵划上了一个句号。

    其实以慈禧的头脑和阅历,那看不出其中的猫腻来,这分明就是袁世凯和华东**做的一笔交易,就是用江北换江南,要不然就凭袁世凯的本事,能打得过人民军吗?那可是连英法日俄这样的列强都做不到的事情。但现在清廷对南方的控制力基本所剩无几了,说得不客气一点,就算是现在袁世凯在南方公然举旗造反,清廷也拿他没有一点办法,难道还能出兵去征讨袁世凯吗?别的不说,就是大军怎么过河南省去?现在清廷除了袁世凯之外,还有谁能有那么大的面子,能够从华东**的领地内通过;另外不管怎么说,从表面上看袁世凯确实是收复了江南之地,这也就交待得过去了。

    在宗室权贵们疯狂攻击袁世凯时,慈禧到是沉住了气,并没有立刻就做决定,而且先拖一拖,等一等,静观事态的发展变化,果然等到袁世凯用一份份捷报击宗室权贵对自己的攻击,反转了舆论风潮之后,慈禧也就顺势而下,下旨嘉奖袁世凯,也给这一事件定性,算是平息了这场争斗。

    不过让慈禧没有想到的是,这回反到是袁世凯不依不侥起来,原来按清廷的惯例,受到嘉奖的官员应该上折向朝廷谢恩,而袁世凯在谢恩的折子中除了感念朝廷的恩厚之外,还向清廷提出了两个要求,一个是调北洋新军第1镇、第6镇南下,加强自己的军力,因为袁世凯称在此前的战斗中,自己所带南下的军队伤亡重大,现在就是驻守江南也嫌有不足,必须要补充军队;二个是调北洋水师入长江,在南京停泊,以防华东**的水师渡江南侵,而且袁世凯还信誓旦旦,保证在北洋新军的补充军队和北洋水师到位之后,1年之内可以收复江北之地。

    慈禧当然知道,袁世凯的收复江北之地誓言都是鬼扯,他的真正目地只有1个,就是要兵权,而且光是只有北洋新军还不知足,居然还想将北洋水师也纳入到麾下。这胃口也太大了,北洋新军是目前淸廷最精锐的军队,这次南下袁世凯带走了2个镇,现在再要2个镇,岂不是大部份都落到了袁世凯的手里?

    而北洋水师现在的状况虽然不怎么好,驻泊地都己经移到了宁波,这己是属于南方的港口了,而且宁波的港口设施落后,加上水师的经费不足,北洋水师的军舰也得不到良好的維护,不得不求助于驻泊福建的南洋水师,因此在清廷己有人建议,不如就将北洋水师并入到南洋水师算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毕竟比马大,北洋水师好歹还有几艘巡洋舰撑门面,也比南洋水师强,而且如果得到良好的维护,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对华东**来说,这点战斗力不足一论,但对淸廷来说,却是仅有的海军力量。

    袁世凯的要求,等于是要将清廷海陆的精锐军队都纳入到他的麾下,这胃口到是真不小,没想到袁世凯到了南方,胆子就变大了,不仅敢欺骗瞒哄朝廷,甚致公然开始向朝廷叫板了,这时慈禧也不禁有些后悔,早知如此就不该把袁世凯放出去,把他留在身边有多好,时不时的打压一下,看他服不服贴。

    但现在说什么也晚了,不可能再把袁世凯从南方调回来,本来慈禧不想理袁世凯,就当是没收到袁世凯的折子,等事态自己慢慢平息下去。但袁世凯却没完没起来,几天以后,他再度上折,称华东**正在调兵遣将,有进取江南之意,现在自己手下的兵力不足,恐难以抵敌,请清廷速调军队南下支援。最终在1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