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五六章 访徳使团(三)(第2/3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数学者长达百余年的探索、研究、分柝、试验的基础之上,这决不是辜鸿铭区区十几年的生活经历所能相比的。

    虽然这并不表示辜鸿铭从此就放弃自己的思想,彻底拜倒在华东**的面前,毕竞像辜鸿铭这样的学术大师,一但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点,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虽然这并不防碍他会从其他理论思想中吸取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有利,或是有补充的优秀部份。因此在辜鸿铭后来的文章、讲学、交流中,也大量的引用华东**的这些理论。

    不过辜鸿铭对华东**的态度并没有什么改变,依旧是不屑,并且不时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或调侃、或抓苦、或指责华东**的一些行为或者是一些特定人物。当然喜欢怼人,是辜鸿铭的一大特点,他到也不是专门针对华东**,对清廷、对其他国家,对清廷的官员、外国政要,以及其他学者、社会名流、都是照怼不误,简单来说就是看谁不顺眼,看什么事情不顺眼,都会开怼,并极尽嘲笑、挖苦之能。

    华东**控制上海之后,报纸当然不敢发表反对华东**的文章,辜鸿铭怼华东**通常是在宴会、学术交流的场合,不过辜鸿章到也不是乱怼华东**,并且相当注意分寸,往往就是打打擦边球,更多的还是调侃性质,而且除了怼华东**之外,辜鸿铭也依照是见人怼人,见事怼事,行就如故。因此上海**也并没有太在意,对他依然是敬而远之,但并没有阻止辜鸿铭在上海著书、教学、发表演说等等,只要是不要过线就行了。

    其实虽然在旧时空里,辜鸿铭是以敢说、敢骂、敢怼而著称,但并非是真的愤世嫉俗,不通世故,其实相当注意分寸尺度,知道什么人可以骂,可以在什么时候骂,可以骂到什么程度,并且保证自己的绝对安全,因此尽管在辜鸿铭生命的最后10余年间,尽管政局迭荡起伏,**更迭如家常便饭,不少学者都因站错了队、说错了话而吃过大亏,但辜鸿铭却始终屹立不倒,无论是谁当政对他都敬若上宾,而且辜鸿铭还是照样骂人、怼人。

    秦铮其实一直都在关注严复、辜鸿铭等学者的行动,对他们的一些改变都了如指掌,随着华东**的国力日益强大,由其是在取得了远战争的胜利之后,这些学者们都明显在向华东**这边靠陇,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清廷的表现实在太烂,根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仅仅只是占着一个正统的大义明份,而当华东**表现出了足以彻底压倒清廷的能力,改朝换代己不可避免时,自然有不少学者会改弦易辙,站到未来的胜利者一方。

    而且这次代表华东**和德国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官方主导的文化交流活动,代表的整个中华文明,无论是谁能够参与其中,都是足以留名青史的至高荣誉,对于学者来说,荣誉比经济利益更为重要。因此秦铮才认为可以邀请严复、辜鸿铭做为华东**的代表。

    经过行政院的讨论之后,最终还是同意了秦铮的建议,当然首先还要看严复、辜鸿铭的态度,如果他们不愿代表华东**去德国,那就没有办法了。而邀请严复、辜鸿铭的任务,自然就落到李松晨的身上。

    其实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真不算小,虽然办不成也不会对李松晨的前途造成什么影响,毕竞如果严复、辜鸿铭真的不想去,总不能将两人架去吧!但如果办成了,无疑是对李松晨还是有加分的。

    当然李松晨也知道,这种学术大师都不是好请的,因为一个个都自视甚高,自比孔明,虽然心里千愿万意,但还要故作姿态,左推右托,最后仿佛千不甘万不愿的才出头。因此李松晨经过认真思考之后,首先向辜鸿铭发出了相约见面的请求,辜鸿铭果然在一番“我很忙、没时间”的托辞之下,最终将会面的时间推到三天之后。而李松晨马上又去约见严复,这次到是顺利得多,会面的时间定在第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