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五七章 清廷末日(一)(第2/3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个计划的优点是特种部队的作战空间、回旋余地都变大了,可打就打,不能打就跑,这样的作战方式更能发挥特种部队的作战优势,而且在北京城外作战,也不必担心对平民和北京的古建筑的伤害,可以放开手脚来打;而缺点在于对情报的要求更高,因为从慈禧、光绪撤出北京,到进入颐和园之间,时间不会太长,如果不能极时的得到情报,很有可能会错过拦截的时机。

    计划三是在慈禧、光绪进入颐和园之后,出兵攻击颐和园,就在颐和园抓捕或在击毙慈禧、光绪,或者是围困颐和园,等着大部队赶到。

    这个计划的优点仍然是在城外作战,作战空间、回旋余地大,而且颐和园的驻军远比北京要少,以特种部队的战斗力,还是有相当大的把握;但缺点也十分明显,首先是颐和园也是极具价值的皇家园林,一但受战火损伤,也是极大损失,而且颐和园的范围太大,只靠800多人的特种部队,基本不可能完全围困,只能守住几个关建节点,但这样一来,就给清军留下了不小的空间,有一定的机率是能够突围成功的。

    在这三个作战计划之中,参谋部和特种部队的指挥部进行了反复研究和比较,还组织了几次推演,最终确定优先选择第二计划,第三计划做为备选,而放弃第一计划,同时又和安全部协商,对第二计划进行了一定的修订,即可以在从北京到颐和园之前准备几个临时据点,让部队先进驻临时据点,这样也可以增加拦截的成功率。

    当然除了阻止慈禧、光绪出逃之外,在正面战场上,华东政府也完全做好了战斗的准备。这次作战,将投入3个野战军,共计约13万兵力,分别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对北京城区进行合围。

    东面由中部军区第11野战军负责,从天津出击,沿津京铁路前进,直捣北京;南面由西南军区第12野战军负责,由河北顺德府出击,沿正定府、保定府、涿州一线,一路北进,在北京与11野战军汇合,对北京形成合击之势;西面由西北军区第5野战军负责,由潞安府出击,沿太行山一东麓进击,攻占宣化府,切断北京与山西之间的联系,阻止从北京向山西逃撤。

    东北军区按兵不动,负责监视俄军的动向,因为这时间俄国显得十分活跃,因此有必要防着俄国一手。

    另外在南方,华东政府也有军事行动,这条战线将由海军陆战队和东南军区第9野战军负责,沿长江逆游而上,进攻武昌府,并进而占领湖北省的长江以南地区。海军陆战队负责进攻武昌府的登陆作战,第9野战军负责随后攻占湖北省的长江以南地区的任务。

    现在华东政府和清廷的东南地方势力是以长江为界,华东政府占据长江以北及太仓州和松江府两地,清廷的东南地方势力占据长江以南的地区。而且这一次作战的目标是攻占北京,灭亡清廷,统一北方,南方地区并不在这一次的作战计划之中。

    但南方迟早也是要占领的,华东政府不可能接受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分治,因此军委认为,这一次作战,在南方也应搞点动静出来,至少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占据几个要点,一是打破清廷的东南地方大员们南北分治的幻想;二是为将来华东政府向南方进军时,在江南地区有几个可靠的支点,不必再进行渡江作战。

    军委选择的目标是武昌和南京,这是长江沿线上两个最重要的城市,一但华东政府控制了这两个城市,再加上己在华东政府手里的太仓州、松江府,三点联成一线,华东政府将可以彻底控制长江的中下游江段。

    军委将这个作战计划提交给行政院,而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行政院基本认同这个计划,但认为南京是袁世凯的地盘,现在华东政府和袁世凯的关系还不错,暂时也没有必要破坏,因此将南京从这次的作战的目标中删除,只留下武昌府,同时决定将作战范围扩大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