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2/3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年修建戈登堂,做为天津英租界工部局的办公大楼。

    在当时各国租界中,天津英租界贸易达c经济繁荣,行政制度和市政管理也较其他租界先进。因为天津英租界成立较早,英国的国力雄厚,有能力对租界进行投资建设,加上英国的殖民经验丰富,因此到这时天津英租界的展己十分可观,租界内己建成了数十条交通干道,并沿海河兴建大批新式码头,并安置了各种港口设施。西式风格的高楼林立,并于1898年开始供应自来水。

    这时天津英租界內的工业c金融c商贸等行业均十分达,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工厂c公司c商行c银行入驻,还有相当一部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在天津英租界开厂设店,甚至连普鲁士c丹麦c葡萄牙等国也将自己的天津领事馆设在英租界内。

    而就天津英租界成立的次年,法国也清廷提出在天津建立法租界的要求,同年6月2日,清廷的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与法国参赞哥士耆订立《天津紫竹林法国租地条款》。界址为:南沿宝土徒道(今营口道)与英租界相邻,西近海大道,东和北两面傍海河,面积为439亩。

    不过由于后来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国力不振,因此天津法租界成立近二十年仍不见起色。直到188一年代才开始着手进行市政建设,但己远远落后于天津英租界的建设。

    随后清政府为了显示不歧视美国,也有意让美国在天津建立一个专管租界,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开滦胡同(今开封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与英租界毗邻。占地131余亩。但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极力反对租界制度,因为当时美国的国力有限,来华美国商人屈指可数,恰值国内南北战争进行,无暇对租界进行开,一直未对租界进行行政管理,188一年c1896年,美国先后两次向清政府提出归还天津美租界,但清政府并未接收,最终由天津海关代管。

    当然美国归还天津租界并不是什么讲国际道德,而是因为嫌租界太小,开的价值不大,而且美国政府的在华政策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即所有列强的在华利益需与其他各国共享,因此有没有租界都影响不大。

    天津德租界成立是在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德国驻华公使绅柯向清廷总理衙门提出照会,以德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迫日还辽有功,向清政府要求享受与英法美国同等待遇,在天津建立租界。1一月3一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c天津道李岷琛与德国领事司艮德签订《天津条约港租界协定》,允许德国在天津设立租界。界址为:东临海河,北接原来的美租界,西至大沽路东,南界小刘庄,面积为1一34亩。不过徳租界成立较晚,现在还没开始大规模建设。

    天津日租界成立也是在甲午战争以后,1896年7月21日,清朝和日本签订《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8年8月29日,根据《中日通商行船条约》的规定,清朝c和日本政府c签订《天津日本租界协议书及附属议定书》,划定日本租界,界址为:南临法租界,西北与老天津城相望。但没有进行开。仅在泰安道与解放北路交口处c利顺德饭店斜对面一所楼房里设立领事馆。

    到了这个时候,天津的英法德美日五国租界共计有5382亩,长居外国居民3一一一余人,而在租界里定居的中国人约有四千余人。而义和团运动波及到天津之后,又有大批的外国人c中国人逃进租界里来躲避,而八国联军登6之后,也曾在租界里驻扎过一段时间,在租界里建立军营c仓库等,现在租界里的总人数约为一万二千余人。

    领事们在紧急协商,但租界里的居民们极度恐慌,各种流言都在租界里流传起来,有说义和团又杀回来了,而且这次来的义和团可都是有真神功的义和团,真正的刀枪不入c洋枪洋炮打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