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四零章 李鸿章之死(一)(第2/3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又道:“只是财产好分,但这时局却是纷乱复杂,稍有不慎便是家毁人亡,全族覆灭,因此我死之后,朝廷必有恩荫加赏,但你们切不可出仕为官,正好借丁忧之机,辞官回乡,闭门谢客,静观其变。”

    说着李鸿章的目光看向李经方,正好和李经方的目光对视,李经方的身体一颤,低下头去。其实这一条主里就是针对李经方的,因为李鸿章的子女中,只有李经方有实质性的官职,再加上跟随李鸿章最久,也积累了相当多侑资历,而且李经方的功名之心也最重,此前多次要求独挡一面,而李鸿章死后,清廷肯定会对李鸿章的子女厚恤,以李经方的资历,至少也能放一任道台,甚致是巡抚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但按李鸿章的遗言,无疑是彻底断决了李经方建功立业的念头。

    李鸿章又:“菊藕夫妻虽然在青岛兴办了产业,但也不宜在青岛久居,我在上海还有一所府宅,留给你们,就在上海定居,上海离青岛不远,也方便管理,幼樵是晓事的人,会明白我这一番苦心的。”

    李经璹赶忙道:“是,父亲。”

    李鸿章又叹了一口气,道:“据我看来,朝廷现在虽然在变法革新,但积重难返,又无可堪大用之人,难有大做为,卧榻之侧有海外华人虎视眈眈、周边又有各国列强各怀鬼胎,只怕也难逃大限,因此而不出10年,中国必有一番鼎革纷乱。而在乱世当中,只有海外华人的行事作风颇有新气,或可取而代之,只是有各国在傍掣肘,未必就能轻松定鼎。而在时局尚未大定之时,你们千万不可参与其中,以明哲保身为上。而各方若未有掌控大局,亦不会对你们太为难。”

    几个儿子听了,立刻都齐声道:“谨尊父亲之训。”

    李鸿章微微点头,道:“只是海外华人的治国之道与别人不同,如果他们最终能够定鼎天下,或是占据安徽、江苏之地,必会收尽天下之地为公有,而你们切不可和海外华人相争,最好是主动把土地都献出去,我留给你们的遗产,既使去了所有的田产土地,亦不为贫,不可因小利而失大局。如果有其他各支为土地之事来求你们,也决不可答应,而是应力劝他们也将土地献出,听与不听由他,但绝不可与其他各支联合与海外华人相抗争。”

    “若是海外华人真的开朝立业,我和他们还有一点香火情份,而且为了安抚人心,或许会请你仙出仕任职,你们到也不必拒绝,大可出来任职,不过应当谨记凡事当低调,不可张扬,更不可参海外华人内部的争斗,如果时局尚好,到也不妨多干些时日,如果时局有变,就立刻辞官不做,回归乡里,多做些兴教济民,修桥铺路的善举,落个好名声,方可保全我李氏一族兴旺。”

    子女们听了,也都又连声答应。

    李鸿章听了,脸色稍安,又道:“都记下来了吗?”

    李经方忙道:“父亲,都记下来了。” 说着将记录的纸笺交给李鸿章看。

    虽然李经方对言辞进行了一些润色,但内容却是完全按照李鸿章的意思,因此李鸿章看完之后,也点了点头,又从李经方手里接过笔来,在纸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且盖上了自己的印章,然后将这份遗嘱也放进檀木箱里,道:“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你们自已好自为之吧。”

    说完之后,李鸿章示意李经璹,让自己重新躺到床上,合上眼睛,其他人也都依次悄然的退出了病房。

    就在当天晚上11点,李鸿章在府邸中病故,亨年83岁。

    其实李家对李鸿章的病故早己有思想准备,因此李鸿章的后事也都已安排好了,棺木、寿衣均早己定好,当下立刻先将李鸿章的遗体成殓起来,然后布置好灵堂,又安排了香锞纸马等物,并连夜报给清廷。

    慈禧、光绪是在第二天清晨收到李鸿章病故的消息,同时也收到了李鸿章的遗拆,李鸿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