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北区,通口镇。
山北区尹姚先邦戴着斗笠,穿着毛绒大衣,将身子裹的紧紧的,抵挡着呼呼的北风,脚下则蹬着一双皮靴,踩踏着泥泞的土地。
跟随他身后的,有区工曹、区户曹、区监察、区刑曹、区通政室、区警察局、区新闻局、区交通局、通口镇等大小官员。
自内阁学士制度被公布后,姚先邦就再也坐不住。
这不,姚大区尹不惜顶着萧瑟寒风,开始在全区五十多个定居点进行全面视察,通口镇是他此行的第七站。
通口镇,位于避风山脉平缓的北麓,恰好守在联通山中、山北的北部通道(山北称盐毛道)的北端出口,是山北陆上贸易的重要枢纽之一,是山北南部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控制山北南部各部落的重要屯兵点,一旦有变,屯驻在关口的驻军可第一时间前往镇压,甚至局势失控后,山中驻军也能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盐毛道杀出,加以平叛。
通口镇城镇常住人口两万四千人,是山北第三大人口城镇,仅次于特区治所西海区(常住人口五万余)和东北第一大港北海镇(常住人口三万余)。
通口镇在整个山北区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姚先邦来通口镇来的也比较勤,上任伊始就来过一次,但每次来,他都看的比较认真,决然不会像之前走过的六站一样,走马观花——其实真没什么好看——而通口镇能看的东西,值得他重视的东西有很多。
其中,通口镇最令区府关注的莫过于盐毛道的加固和扩宽。
盐毛道,顾名思义,是为用来交易盐和毛的道路。
盐,指山中郡北通县盐池镇开采出来的井盐,同时也大夏建国初期最重要的食盐来源,至今仍然与新港夙沙生产的海盐,并列大夏盐业支柱。
毛,主要指羊毛。
山北区是在原木刻鞑靼的草场上建立起来的,成立至今两年不到,虽经中枢大力移民实地,大肆开荒造田,发展工商,对外贸易,但畜牧业依旧是山北区的主流。
一提到畜牧业,作为现代人的夏凡,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是牛奶,其次羊毛,再考虑到时代背景,理所当然的,羊毛的重要性肯定比牛奶高。
在夏凡的督促下,工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羊毛纺织的研究。
得益于大名单中无所不包的人才储备,羊毛纺织有条不紊的走出了实验室,走向成熟化、量产化,继而走进千家万户。
好比姚先邦身上的大衣,就是羊绒的。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