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79.善始者须善终(第2/3页)  重回下岗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具体用谁,还是由赵总来决定吧。”

    刘万程就又点点头,再没有说什么。

    智能制造的开始运转,让赵一舟的工作繁忙起来。先进于国内同行不止一个档次的产品,销售方面是供不应求的。仅完成国家需要,在最初的一年里,现有的生产能力之下,就很难做到。

    首先是国家需求,然后是自我需求。刘万程时代留下的进口机床数量,远远不能达到现今加工能力的需求。再说那些机床也开始老化和陈旧了。企业急需先给自己生产一批智能机床,扩大再生产。

    然后,就是人员紧缺。按照市场需求的平均规模,智能机床制造公司的员工要达到五万,才能基本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机床数量。

    这些员工,需要懂电子技术,懂程序原理,懂机加技术,看懂立体图纸。总之,一般农民工肯定不行,最少也要专业技校的学历,最好当然就是专科以上的大学生,才能满足要求。

    于是,全国各地去招工,扩大生产区规模,成立单独的公司运营系统。也就是赵一舟有舟车集团的工作经验,换刘万程还真不见得能玩的转。

    在赵一舟给上级的工作报告里,三年之后的江山智能制造公司,将是一个占地万亩的独立工业园区,而现在的地盘,只用来制造最先进的设备,满足国家特殊需要。

    有了中田致胜的投资,资金已经不是限制江山集团发展的桎梏,又有国家层面的暗中支持,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江山集团迅速膨胀了。

    按理说,在这样一个到处都需要人才的时刻,吴晓波突然退出,是很不合适的。但刘万程却知道,在企业家看来,这正是像吴晓波这样的集团元老应该退出的时候。

    以刘万程的经验判断,越是企业大发展的时候,越是要有绝对服从的部下,这样运作起来,赵一舟才不会吃力,更容易得心应手。

    像吴晓波这样的元老,功绩摆在那里,除了刘万程,他基本不会再服任何人。对赵一舟的命令,他就会抱有审视的态度,鸡蛋里挑骨头,抓住对方的错误,别说执行命令,就是不去找赵一舟的麻烦,都算是客气的。

    这样下去,赵一舟管理起来,会很累,要拿出许多的精力,来对付这些不服他的元老,反而影响了他的工作效率。

    人不是神仙,谁都会有错误。赵一舟下达的指令,也不可能全部正确。一个对他忠诚的部门负责人,可以忠实执行他的命令,不管对错。

    只要命令可以畅通无阻地被执行,即使错了,以赵一舟的水平,也可以迅速发现并予以纠正。

    只有这样,赵一舟才可以在自己命令被执行的情况下,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从而做到掌控全局。

    退一步说,赵一舟如果总是在错误中纠结,那就变成一般人,不是他赵一舟了。

    所以,过去元老们的退出,对赵一舟日后的管理,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在吴晓波递交辞呈之前,刘万程先找了赵一舟,把吴晓波的意思告诉他,让他有个思想准备。

    赵一舟误会了,对刘万程说:“刘总,我到江山集团,不是来夺你的权力的,这个你应该知道。我只是奉命行事,为了咱们国家的未来。”

    刘万程就打断他说:“你别说了,我知道。我把元老退出来,主要是为了你更好地领导江山集团,没有别的意思。”

    他就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告诉了赵一舟。

    赵一舟仔细想想,刘万程还是有道理的。这人想问题,比他要细的多。

    可是,智能机床制造公司现在的产量,满足国家需要都困难,根本不敢推向市场。国内市场都不敢推,就别说国外市场了。在澳洲设代理商,至少也要等到五年以后。

    刘万程就笑了说:“那就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