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7.平均主义放光芒(第2/3页)  重回下岗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销售员,则是天天坐在家里等着客户上门,价格不合适还不愿意搭理人家,典型的计划时代官老爷作风。

    这一次,刘万程要彻底改革了。销售员改称业务员,业务员取消坐底工资,工资直接和销售成绩挂钩,没有销售成绩,就没有工资。

    业务员跑业务,分厂不投入任何资金,跑来业务额的4%,就是业务员的工资和费用。你跑来一万块钱的活,里面就有你四百块,跑来十万,你就拿四千。

    当然,与客户最后的合同签订权,掌握在分厂手里。也就是说分厂才有定价和选择干与不干的权力。

    这是个工业城市,城市周边正在成立开发区,搞工业园,周边乡镇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不管生产什么,都需要机械,都需要各种机械零件。而像江山机器厂这样正规而庞大的机械加工企业,那可是凤毛麟角。在这样的环境下,业务员再跑不到业务,那简直就是笑话了。

    可真就有这样的笑话。营销科原先包括科长在内,有六个销售员。当刘万程的政策一公布,六个人就傻了。

    没有工资我们怎么生活?我们知道哪儿有我们需要的活?到处乱跑,坐公交,打出租,请客户吃饭,不需要钱啊?我们上哪去弄这部分费用去?

    刘万程听了都觉得好笑。二十年之后,像他给的,这么好的条件,你打着灯笼都找不到!那时候的提成比例会降到产值的千分之几,甚至与客户第一单签了,提成算你的,第二单就故意不签,然后过一段时间,重新与客户联系签单,那时候就没你什么事儿了。

    至于吃饭,私企根本不在乎这个。人家在乎的,是你的价格c质量和能不能按时交货。你把这个做好了,人家巴不得请你吃饭,感谢你没给人家耽误事!

    无论刘万程跟他们怎么解释,那六个人愣是听不明白,谁也没胆子接受这样的条件。

    不接受,刘万程只能另行寻找业务员。向全厂招聘,后来干脆扩大到向社会招聘。原来的六个人只能下车间干活了。

    第一个来应聘的,竟然是吴晓波。刘万程就纳闷:“你不是要去南方吗?”

    吴晓波就奇怪:“我啥时候说过去南方啦?”

    刘万程一想,也对。他是在吴晓波走了之后,才知道人家去南方的,现在这小子还没走呢。

    吴晓波脑子活,一下就看明白了刘万程这个制度有利可图。关键是高秀菊给他下了“懿旨”:跟着刘万程学呀。不和刘万程在一块儿,他怎么学啊?

    吴晓波出去混这些年,还真长了本事。那时候没有电脑,更没有高德地图一类的软件,想跑业务,周边厂家在哪里,打听起来都费事。

    吴晓波有办法,那时候还流行电话簿。他去新华书店买厚厚一大本本市的电话簿来,那上面不但有各企业的联系电话,还有地址。

    他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刘万程就知道这小子上道了。他也不亏待他,给他印了销售经理的名片,还找专门的广告公司,制作了介绍二分厂的彩色画册让他带着,挨个单位地分发。

    吴晓波还知道留心眼儿,没有合作意向的厂家,他直接不给人家画册。画册上有二分厂的联系方式啊,万一对方哪一天突然想起来要和二分厂合作,按着那上面的联系电话找去,就没他什么事啦。所以,他只留自己的名片,不留任何其他联系方式。

    当月吴晓波就弄来了五十多万的加工产品,成功填补了因为齿轮制造工艺改变而留出来的机加空缺。按照规定,他拿到了两万多块的提成。

    两万多块,在那个年代,恐怕得挣差不多十年的工资才能挣来!

    所有人都傻了。一月挣十年的钱,这不变资本家了吗?不成!不知有多少人向总厂反应,刘万程贪污腐败,在他领导下,一个跑外协的都能一月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