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0.为官之道(第2/3页)  重回下岗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可他忽然就发现,他熟悉的这些领导,大部分都是管组织、人事,或者机关科室的,跟他现在的工作,性质有点挨不上,大多给他说不上什么话。谁叫他以前是搞政工的,管生产的和他不是一条线啊。但就是这样,也得跑啊,死马当活马医吧,总比丢了官位强啊。

    跑了几天,人家看在钱的份上,忙能不能帮上不好说,但还真教了他点东西。

    在江山机器厂,当官也是讲究规矩的。政工干部转生产干部,看似风光了,其实就是一步险棋。因为这是两条性质和做事完全不同的道路。看着都是干部,做事方法和晋升的规矩,都有很大的区别。

    政工干部往往讲究和同级的生产干部完美配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至于如何晋升,则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靠关系也行,靠钱砸也有,反正上去的,都有这方面独到的才能。

    生产干部讲究就多了,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你得多少的有点管理能力,最少也得占全部本事的三分。

    你比如说二分厂,没有刘万程创造奇迹之前,也就是所有分厂里中上等的水平。

    这样的水平,一般干部都敢来接手。干的不好,有那三分本事撑着,不会比原先差到哪里去。再通过其他本事抹平一下,弄个无功无过。

    要万一没准儿老天爷开眼,让他蒙着了,干好了,那可就不得了。这时候,其他本事就可以尽情发挥,晋升基本指日可待。

    但刘万程创造过奇迹的二分厂,除了刘勇这种二百五,只知道升官发财,别人就不肯来了。因为你没刘万程那本事,你来了只能是干坏,不存在干好,这不成了出力不讨好的傻二小了吗?

    所以,大部分干部调动,都会选择差不多的单位,去了好单位反而头疼。这叫走平不爬杆儿。爬的越高,摔的越狠。

    政工转生产,不走平专爬杆儿,刘勇这两条忌讳都犯了,能有好才怪。

    刘勇终于明白自己错在哪儿了,可明白已经晚了呀。

    原来他觉得,自己对二分厂,对分厂里的工人很了解,政工转生产也没多大风险。

    在他看来,这些工人,除却几个刺儿头,大部分都是绵羊。只要孤立或者收买刺儿头,剩下的绵羊,你想让他们怎样他们就得怎样。特别是有了下岗这个口子之后,不服我就让你下岗,比开除还得讲究证据,省事多了。

    但是,他曾经熟悉的二分厂,在经过了刘万程的打造之后,已经有些不一样了。

    刘万程在的一年,工人们见识了什么是正确的领导,见识了高效益和高工资。

    刘勇的胡乱插手,使分厂的经营管理逐渐陷于混乱,正常秩序被打破,效益开始逐步下滑。工人们知道这么干不对,个别胆子大的,在公开场合就大声质疑刘勇的管理能力。

    刘勇就用下岗这个法宝,来对付那些质疑他的。你敢质疑我,我就让你下岗!

    如果有好的效益撑着,他这个办法也倒问题不大。可他不懂生产啊。不懂还自以为是,到处插手,安插亲信,搞得张年发直接没法管理,整个分厂都形不成有序的管理秩序。

    随着混乱逐步加剧,效益下滑加速,工人工资急剧缩水。工人离死累活一天拿不到工资,心里愈发不满,干活愈加糊弄,质量也没法保证了。如此恶性循环,效益一天不如一天。

    当工厂三个月发不出工资的时候,张年发终于忍无可忍,和刘勇发生了剧烈的争吵。

    少了头羊的绵羊们,当然不可怕。可刘勇作死无限度,绵羊们终于找到了让刘勇自己给逼出来的头羊。

    张年发虽说不是正厂长了,但他的威信,别说在二分厂,就是在总厂,那也是有数的。他亲自跑去总厂,找相关领导反应二分厂的情况,这就不能不引起领导的重视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