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长城颂(第1/3页)  人生:第一部:天涯寻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到长城非好汉!

    我终于踏上了八达岒的万里长城,虽然我走过了嘉峪关,但那是两种不同的感觉,我此刻的心情,才算真正激扬到了极点!

    我从太原乘坐火车,在凌晨时分到达了北京,在北京站里马上又乘上了开往八达岭的列车。

    天色还没亮,我已来到了长城脚下,夜色下的八达岭,还没有苏醒过来,我一个人顺着长城的城墙慢慢地走着,时不时伸手抚摸着古老的城砖,仿佛能感应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回声,仿佛听到了在远古修筑长城时,那些苦难的劳动人民们流着血汗发出的呐喊。

    我借着黎明前的署光,独自顺着城墙走了很远很远

    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八达岭位于延庆县,是明代长城保存得较完整的一段,其关城建于一五○五年(明弘治十八年),东窄西宽,呈梯形,有东西二门,东名居庸外镇,西名北门锁钥,都是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南北两面各开一豁口,接连关城城墙,台上四周有砖砌垛口。这一段的城墙,依山势修筑,墙身高大坚固,下部为条石台基,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顶部地面铺满方砖,嵌缝密实。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垛墙上方有垛口,下方有射洞。山势陡峭处,砌成梯道,山脊高地c城墙转角或险要处,则筑有堡垒式城台c敌台或墙台。城墙高低宽窄不一,平均高七公尺余,有些地段高达十四公尺。墙基平均宽六公尺半,顶宽五公尺余,可容五马并驰或十人并进。

    我从一处倒塌的城墙缺口爬上了长城,此刻,万里长城就在我的脚下,八达岭上一片苍茫。我站在高高的城楼上,仰望东方,天际边已泛出了鱼肚白,万里长城就象一条刚刚苏醒过来的东方巨龙,在我的面前一层一层地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清晨的阳光透过冬日的雾气温暖地照射在长城上,照射在我那冰冷的脸上,此刻的万里长城是最能振奋人心的,我张开双手,面对着浩瀚连绵的群山,面对着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仰天长喊!

    太阳惭惭地升高了,万道金光照耀着大地,温暖着我的心房,温暖着连绵不断的万里长城,温暖着整个中华大地,万里长城象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在学校读书时的朗诵课文《长城》在此刻闪过我的脑海:

    --远看长城,它象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它号称万里,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有一万二千多里,飞往月球的宇航员所拍摄的地球照片上,能清楚地看到我国的长城。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这一篇课文,至今我还可以从头至尾地背诵下来。我面向着家乡的方向,我很想对我的亲人们说,我很想对我的老师说,我更想对着我所有认识的人说:“我终于登上了万里长城。”

    背着背包的我,独自一人走在长城上,我感悟着长城那古老的历史,感悟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

    我回望景区的方向,景区的那段长城上,已有了零星的游客,但我已远离景区,再不需要去听那喧闹的人声,更没有人来打扰我。我选择了一个高高的城楼,从背包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纸和笔,面对着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开始画画,在家的时候我答应过老师,要为老师画一幅完整的万里长城图。

    从八达岭返回之后,我经过了居庸关。

    居庸关位于昌平县,是长城的一个主要关隘。砌旁局山耸立,翠嶂重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