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六章 收心(第1/2页)  海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海明最新章节!

    无论着不着甲,所有人身上都穿着棉袍,穿着棉鞋,带着棉帽,手上还带着棉麻缝制的手套,脸上也带着棉麻缝制的口罩。

    防护嘛,不全,但是这保暖是没问题了。

    这待遇是相当不错了。

    这两座方阵之中的正兵都是之前吴凤船队中的汉人船工组成,他们常年在吴凤手下做事,吴凤也没怎么亏待过他们,最起码可以吃的饱,偶尔还能吃点鱼肉,再加上从事的又是体力活,一个个不敢说是膀大腰圆,但身上都有很结实的肌肉。

    身上有肌肉就能就更有力气,能够顶盔贯甲,舞枪弄棒。

    而长时间划船操舟,耐心也就很足,简直是当兵的好材料,将正兵组建起来之后,又经过了很严苛的训练。

    吴凤的那个时候并不知道该如何详细的去训练他们,只能结合后世的JFJ的训练方式,主抓两点,一是纪律,二是严苛的训练。

    虽说自己在官方上的身份是匪,但是这个身份却不能用。

    匪的身份说出去,总会被人看轻。

    洗白需要慢慢的磨合。

    但是现在却不能让手底下的人都感觉自己是匪,那样甚是容易自曝自弃,而且成了匪又怎么能要求他们有极好的纪律性,他们自己就会在心里十分抵触,认为自己已经是匪,何必脱了裤子放屁,还要留那种贞洁牌坊给别人看。

    那还不是杀人放火奸**孺那事都做的十分的溜。

    让弟兄们在心理上把自己是匪的这个思想搬开,有利于让大家在心里可以约束下自己。

    吴凤从自立门户之后便整合手下的势力,归拢在一起组建起这铁林军,就是想让大家认同自己是一个的新的势力,有着共同的身份,更有归属感。

    一方势力,不是匪,但也不是官,再加上大家又悬于海外,日后难免不能有所作为。

    这个时代,明国东南沿海百姓出海谋生,在海外生根的事情多的是,为了吃个饭跑得老远,操舟驾船远赴重洋,是常有的事。

    琉球,东南亚的吕宋、渤泥以及大城、安南都有甚多的明人百姓存在,他们或是直接融入当地的国家,或是在那里直接建村立寨,成为一方豪强,甚至有不少人直接成了当地国家的重臣。

    比如大城的断剑伯爵就是明人,他就是大城王国,也就是后世的泰国,他是大城北部的一位战功赫赫重诸侯。

    这种情况,大家身为海贼或者是住在沿海的渔民,海上的消息流通的很,对日后的发展主要就是看当家的有没有那雄心壮志,而现在来看,当家的年纪虽小,但正是年少之时,雄心壮志极强,又有极强的行动力,从自立门户之时到现在,每一步都在谋划,而且极占先机,又有极大的收益回馈给铁林军,自家的势力膨胀的很快,发展的又稳,大家心里都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盼头。

    吴凤手下的倭人是当然不用说了,现在这个时代,倭人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的国家概念,倭国现在都是各个大名领国割据,他们只对自己的主公付出忠诚。

    吴凤就是他们的主公,他们想要的就是在吴凤手下出人头地,得到武士的身份,得到一份俸禄甚至得到一份封地,能够使自己的家名延续下去。

    吴凤发展得越好,对他们来说越是好事,而至于跟哪个国家对抗造反什么的,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哪怕日后吴凤带给他们去进攻倭国,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抵触,甚至有很多人会成为急先锋,更急于表现自己。

    而手下的明人要么是岸上的逃兵,要么就是出海的渔民,还有上岸劫掠来的沿海百姓渔民,这个时代,明人百姓的生活也不好过,官府的压榨,豪强的压榨,苦不堪言,出海不就是为了活下去嘛,当吃饱饭都做不到,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