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七章 凿缺(第2/3页)  谋断九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徐公子离席,想必已是心事通透,何需隐而不发?”

    “我纵然通透,也不能凭空推测。”

    “徐公子还想知道什么,问我便是,我当知无不言。”

    “嗯老单于是怎么死的?”

    “病死,年老体衰,常年抱病,他身边的人早有准备。”

    “虽说如此,可他死得真是凑巧,正好招回入塞的骑兵,邺城无需再施奇计。”

    “哈哈,我明白徐公子的意思,但是据我所知,这真是凑巧。”

    一句“据我所知”,孙雅鹿给自己免去诸多麻烦。

    徐础笑了笑,“更‘凑巧’的是,老单于年老体衰,居然迟迟没有指定继位之子,死后引来纷争。”

    “塞外蛮夷,不受礼教之化,向来如此,以为诸子争位,能让最强者得位。”

    “如此,我真没有什么可说的,邺城得贺荣部强援,只需稍加约束,必能凭此横行天下。”

    “能得徐公子此言,我心里又踏实许多。”

    “除非——”

    “还有除非?”

    “世事难料,总有除非。”

    “愿闻其详。”

    “除非晋王

    也在拉拢贺荣部。”

    “哈哈,徐公子多虑,晋王有自知之明,早已率全军臣服于邺城,沈家与贺荣部的多年交情,全为邺城所用。”

    “如此的话,更要恭喜。”

    孙雅鹿等了一会,追问道:“徐公子还有要说的吗?”

    徐础轻轻地吐出一口气,“邺城与秦、汉两州相隔千山万水,纵然平定叛乱,地不得广,人不得众,此时西进,似有不妥。”

    孙雅鹿刚要开口,徐础却不给他机会,一气说下去,“邺城平乱,而荆、并两州得利,此事颇为可疑。梁王想必是害怕邺城以平乱为名,其实还要再攻东都,所以甘愿称臣。邺城既然接受梁王臣服,以我揣度,此次西征的目标亦不是东都。”

    “平定秦、汉之乱,乃万物帝之遗愿,两位殿下必要完成,东都乃天成旧家,早晚也得夺回,徐公子却以为这两者皆非西征目标——想法奇特,不愧徐公子之名。”

    “平乱、收服东都,都是‘早晚’的事,然非当务之急。”

    “以徐公子之见,邺城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江东石头城。”

    “哈哈。”孙雅鹿大笑,天成皇帝流落石头城,受梁、兰两家挟持,只要小皇帝在位一天,邺城这边就没办法名正言顺地推立新君,“徐公子还想到些什么?”

    “诸军西征,石头城遇险,将无援军。这就是我能想到的全部了,至于谁会去进攻石头城,非我所能猜出。”

    孙雅鹿收起笑容,“邺城肯定不会发兵南下,中间隔着一个淮州呢,而且邺城也没有弑君之意,江东纵然生乱,也是凑巧之事。”

    “像老单于之死那么‘凑巧’?”

    “世事难料。”孙雅鹿用徐础曾说过一句话来回答,“话说回来,徐公子有这样猜测在所难免,只怕别人也有类似的想法,坏我邺城的名声。”

    “邺城宜立刻指派秦、汉两州的牧守,随军西征。”

    “此时指派牧守,岂不是会引起沈、奚两家的不满?这两家之所以同意西征,一个视秦州为自家后院,一个当汉州是必得之物,绝不会同意由邺城任命牧守,而且晋城也的确没办法隔着千山万水掌管两州。此任命一出,诸州会为认为邺城急于平定天下——邺城的确有此雄心,但还不想太早公之于众。”

    徐础笑道:“群雄只会因为太满意而生疑心,邺城想消除疑心,唯有反其道而行之,令其不满意。”

    孙雅鹿微微一怔,随即拱手道:“明白了,多谢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