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11江火你就是个魔鬼!(第1/6页)  变身席卷文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伊森和麦迪逊真的是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解决这些问题吗?

    并不完全是。

    不过,和私家侦探、fbi探员那两条线索相比,他们的手段,就温和多了。

    杀人魔给伊森设定的第四个任务,便是让他击杀一名毒贩,但在最后关头,他收手了。

    理由也非常的简单,因为对方是两名孩子的父亲,而他也是孩子的父亲。

    看着那颤栗惊悚,想要嚎啕大哭但又不敢宣泄情感的两名小女孩,他——

    放弃了。

    郁结的身影令人心碎,佝偻的身躯更显高大。

    这个选择仿佛是在强化点题,但随着伊森的放弃,众人的心中也升腾起了一种失落之感。

    他不要自己的孩子了吗?

    他宁愿陷入悲痛之中,也不想去破坏一个恶人的家庭,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救赎吗?

    他这到底是在拯救自己,还是在宽恕恶人呢?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曾经说过,电影的本质,就是在雕刻时光。

    但与此同时,他也在自己的书中点出,艺术家的责任,是给观众们带来启迪。

    银幕上伊森的选择,便是一个争论的爆点。

    到底是和世界上最失败的特工一样,说出‘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情,而我的任务就是送他们去见上帝!’,还是将所有的一切,全都交给法律呢?

    前者代表感性,后者代表理性。

    前者代表自由,后者代表牢笼。

    每当遇到感性和理性的纠葛时,人们永远都无法争论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可若是选择了后者,虽然从侧面强化了主题,但也会让伊森爱子如命的形象,受到一定的质疑——伊森可以在高速公路上逆行,可以去变电站搏命,可以斩断手指,但现在,却不敢杀人吗?你不是爱你的儿子吗?你不是为了他能够付出一切吗?

    可现在——

    你不是啊!

    很显然,电影中的伊森也明白自己做了什么。

    放弃任务的他,再次陷入了当初那种浑浑噩噩的自责状态中。

    而与此同时,画面也随之闪切,交代了另外三人的发现。

    麦迪逊通过朋友,找到了伊森所去公寓的原主人,在沟通调查的过程中,公寓原主人也发现了端倪,想要对她痛下杀手,只可惜并未得逞,反而让麦迪逊逃了出去;整个调查中,她也得知,那所公寓,早就被对方租出去了,而租客,则是本市最大歌舞厅的老板。

    同一时间,fbi探员也调查到了一起几十年前的悲剧。

    三十年前,两名十岁左右的孩子在工地上玩耍,哥哥不慎落入下水道,脚被卡住了,弟弟想要救援,可惜力量太小,没有用处,于是他便反过头来,找到自己的父亲;但问题是,他们的父亲是一名酒鬼,当时处于酗酒的状态,根本就没有理会儿子的哀求,不仅没有救自己的孩子,还将小儿子暴打了一顿,身心俱疲的小男孩得不到帮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哥哥,被汹涌而来的雨水给无情的溺死。

    至于私家侦探?

    他在连续调查了八位受害者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将那些搜集到的情报和嫌疑人的物品一一丢进壁炉内,随着火苗的跳跃,摆放在桌上的兰花,显得是那么的残忍。

    电影放到这儿,整个故事已经描绘的非常清楚了。

    因为三十年前的那场意外,凶手怀恨在心,他觉得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父爱这种东西,为此,他在近三年内,多次绑架受害者,就是希望有一名父亲能够通过自己设计的考验。

    很遗憾,那群父亲们,全都失败了——

    正因如此,想要找到完美父亲的私家侦探盯上了伊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