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13. 副团长不是罗志成(第1/2页)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光羽提请罗志成为副团长的事情虽然没有批,但刘光羽对三营确实很好,换作别的营,现在的连排长,基本上都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

    但在三营,这种比例不高,不过三营这些连排长,都经过了团里的军士训练班、师里的干部训练班的训练和结业。

    现在黄埔军校全国扩充到十几个分校,原本三年毕业的,现在二年就毕业,所以毕业生比以前多很多。

    只是军队长期与强敌作战且消耗巨大,下级军官的缺额很大,这些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就优先补充到中央军。

    74军现在属于直属军委会的中央军精锐,更是近水楼台,几乎每次大战之后的干部补充,都有黄埔毕业生来。

    有一些老兵上去的军官,不是特别喜欢接纳黄埔生来做低级军官,黄埔生已经不是以前的黄埔生了。

    由于分校众多,出品就参差不齐,经常有一些不合格的毕业生也滥竽充数进来,业务不精,还贪生怕死。

    这让部队长很是头疼,不用吧,会受到上级要求的硬性执行命令,因为这不是单纯的军事行为了,而是政.治行为。

    如果因为这事强行不用,更会受到质疑,怀疑你的政.治成分。毕竟大面积使用黄埔生是中央军巩固自己,蚕食其他军队的惯有手法。

    可是用吧,让部队内部有很难受,有些黄埔毕业生跟小少爷一样,需要周边人帮扶、服侍、保护他。

    要是跟罗志成当年快速成长起来还好,可有些就是烂泥扶不上墙,怎么都不行,这个就要命了。

    这军队底层可不是什么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可以滥竽充数敷衍了事,在极度恶劣的战场环境下,业务不精贪生怕死,不但会要了自己的命,也会要了身边人的命。

    这种人,要是个兵,要么被战场淘汰,要么自己逃走不干,要么就被上级一脚踢开,很容易解决。

    但黄埔毕业生出来马上就是个官,见习官,最少是副排长级别的,没有明显的大错,是不能踢走的。

    一般半年三个月的见习期过后,见习官最少是有个副排长的职务,要撤掉一个兵简单,撤掉一个军官就难很多,要打报告给到师部及以上级别的干部处去复核。

    这样一来,就很让很多老兵们不舒服,凭什么老子打得好好的,要听一个小毕业生来指挥,甚至是瞎指挥。

    这种事情,放现在就好像是在单位里你干得好好的,上面招来一些毕业生,啥都不懂,就来做你的直接上级一样,然后瞎指挥一通。

    如果在和平年代的单位里,为了工作无所谓,最多是发几句牢骚而已。

    但在战时的军队里,就不一样了,大家伙都是提着人头吃饭的,瞎指挥的后果,是很有可能把大家的人头给混掉了。

    这些事情在三营里比较少见,首先罗志成自己是从一个啥都不会的毕业生来部队,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有这个深切的感受。

    所以就会让手下的连排长多多照顾一下新来的毕业生见习官,手把手多带一下,毕竟这些毕业生有文化有胆识。

    比起一些文盲的新兵蛋子好多了,学起东西来很快,而且有一定的基础,至于怕死,谁都怕死,关键是怎么去面对和处理。

    其次,三营在接收新的见习官上,比较严格,一般是到团部后,刘光羽先是让罗志成去挑,或是他推荐几个觉得最优秀的。

    像王信嘉、罗斯献、陶威等人,现在都成长得很快,比一般的战士厉害多了,担任排长以来,没有见过有老兵不满的。

    最后,宁缺毋滥,罗志成秉着这一点,宁愿多补充一些新兵,也不要太多的见习官,因为三营自产自销已经很充足了。

    这些从士兵到军士到排长成长起来的,个个都很优秀,都能独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