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25. 应知万马埋轮日,健儿十万剑横磨(第1/2页)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北路樱井省三的33师团不理34师团长大贺茂的要求,也不顾中路南路两友军的死活,一口气退回了奉新安义。

    日军这种作战思想不统一,没有一个主官指挥,想打就打想退就退,确实很少见,这也给了中**的机会,空出北路的兵力,用以对付中路和南路的日军。

    中路的34师团还在打西山时候,南路的独立混成20旅团已经快到达丰城和清江地区了。

    74军命令51师立即从泗溪出发,往赣江北岸的泉港镇去,去堵截日军20旅团,防止他们渡过赣江,来抄上高的南面。

    从泗溪到泉港,是有一段要走,好几十公里的路,即使急行军,也要走上几天,为了快速到达泉港,51师动用了输送营的汽车大队。

    以前51师没有汽车,就是炮兵部队有骡马拉炮,运输部队有骡马车和人力车等,是这次美国援助了一批汽车,51师的输送营才有了现代化的装备。

    可泉港到泗溪这边的大路也被破话得乱七八糟的,好在本地老乡和工兵部队给力,事先连续奋战几天几夜,填出一条勉强可行的大路出来。

    三狗他们的三营随着152团坐着大卡车,趁着黑夜,不到二个时辰就到了泉港,下车后立刻在本地游击队带领下,抢占茅山到高山夹这一线的阵地。

    三营阵地前移,在高山夹到赣江北岸这一带,扼守桥头,防止日军渡江北上。

    三营八连靠前,环形战壕的最前端,左右两边是七连和九连,保护侧后,营部和机炮连在一起,占据最高的一个山头,重机枪和迫击炮也架在山头侧后的阵地里。

    三营身后是一营和团部,在高山夹和馒头山之间,再后面的茅山是二营,属于全团的预备队。

    二营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保护师部的炮营,有了汽车运输,师属炮营这次连人带炮很快就来到了前线,现在茅山作为炮阵,由152团二营兼顾保护。

    三营的兄弟们趁着夜黑,在这一线的原有阵地上,开始了争分夺秒的抢修工事,这一片属于赣江冲刷平原,没有什么大山大川,大部分除了平地就是一些丘陵。

    现在只能围绕丘陵来做文章做工事,丘陵到处都是黄土、红土,土质松软,便于构筑横行战壕。

    不过这里之前就有一些其他部队挖好的阵地,现在是改造和加固。

    绕着丘陵的几道环形战壕,每隔几步有一个半散兵坑,作为步枪射击位置,隔几米有一个轻机枪阵地,作为班用机枪射击位置。

    环形战壕中间有交通壕连接,左右前后建一些出口,配以梯形泥石装置的步阶,算是防水,底下的排水沟,上面铺着木板或是石板。

    连队与连队之间的战壕衔接处各开两个泥石建筑的小坑,前面的大坑用来大小便,后面的小坑用来积放饮用水。

    夜间放4个哨位,前后左右各一个,每个哨位官兵两名,轮流值班。各个制高点设置了高射机枪等对空火力网,迫使日军飞机不敢低空扫射和投弹。

    这些阵地的雏形都有,改造起来快很多,只是掩体做得一般,三狗看了一眼,连部的掩体只有三四米后的覆土,经不起日军重炮和航弹的轰炸。

    这种藏兵洞或掩体的覆土最少得要六米,而且中间得有木头和沙包的混合层,才能扛住大炮的轰炸。

    大家到处去收集木头木板,用来做掩体,木箱子也行,里面装满土压实,盖在掩体上面,可以成为一层掩护。

    然后还有木头、沙袋等,最上面用草皮或是移植蔬菜来伪装,以前在上高泗溪那边,由于驻守时间久,各个掩体上面的蔬菜,都可以供应连部炊事班的日常需求了。

    三狗带着几个连长,在掩体和战壕之外,也选出几处作为预备阵地,但这个阵地先不用花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