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一具被烧焦的骸骨(下)(第4/6页)  考古中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化的黑陶,是在能进行还原反应的陶窑内烧成的,窑内含有较高成分的碳和一氧化碳。原始炼铜同烧窑相似,需要高温和控制氧化还原反应两个基本条件。最初的冶铸技术就是从烧陶技术演变而来的,昆吾氏具备这个能力。在红铜的基础上,青铜也能够烧铸而成,此后发掘的青铜器,形范都和陶器差不多。今天保岱村北的历山已经没有了这种石头,一是因为当时被采集光,再就是经历了数千年,石头大都风化。

    居住在涿鹿的人,成群结队去釜山看金。他们拥在宁封子身边,为他唱歌为他跳舞,说他是轩辕氏的欧冶子。

    隶首说:“釜山是发现金的地方,是一块圣地,这里以后就是轩辕氏的祭坛。”

    但是,宁封子发现自己冶的金,和九黎人的金比较,质软,不坚硬。打制一般生活用品,比陶器好多了,使用在兵器上,还不如石器坚硬锋利。他不为已经冶炼了金而感到高兴:“哦,隶首,我哪里能比得上人家欧冶子。这种金不是真金,做一个吃饭的家伙比陶器好,但是做农具或者兵器差得多了。”

    隶首已经很满足,安慰他说:“人家的再好,也不是自己的,我们以后也开始金石并用了。”

    “或者那个死胖子说的不是这个地方?”宁封子暗自发愤:“我一定要寻找到和九黎人一样的真金。”

    于是,就坚持不懈找石和冶金。一遍又一遍的冶炼,一遍又一遍的失败,反反复复,都不能成功。

    赤将子过来,给他送一些食品,放在他临时搭建的茅屋里。问:“你烦躁不安的,又怎么了?”

    宁封子告诉了自己的烦恼,赤将子不经意道:“这有什么烦的?”

    宁封子开始有点相信他:“你说,有什么好办法。”

    “会冶金的人死了,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他的窑还在。去看看他们怎么冶炼的,不就知道了?”

    宁封子如醍醐灌顶:“好主意,我现在就去。”

    “你年纪大了,我去吧,我还要去找女人呢。”

    “冶金是大事,女人是小事,没出息!”

    他立即出发,循着那一次跟随神农氏逃跑的路线,在第一次和九黎人交战的地方,看到了一个人,他就是少昊青。少昊青在这里耕种养殖,忙得不亦乐乎:“我已经统一了这里所有氏族,一心一意学农耕,不再战争。”

    宁封子无心听这些,让少昊青带他去寻窑。少昊青问:“胖子没有告诉你吗?”

    宁封子隐瞒了真相:“他也不知道,要知道了,我还来吗。”

    少昊青相信了:“就是,欧冶子从来不和别人说。”

    找到一个山坡,早已经人去窑空,一片残败。少昊青告诉说:“我们现在不住山洞,学习轩辕氏建筑房屋。欧冶子原来烧陶的地方没人居住,窑就荒废了,现在都是新窑,窑工都不会冶金。”

    宁封子在这里看不到一块石头,但是他看到了这里陶窑的构造,和自己的不一样。

    当时的陶窑,结构基本上分为横穴和竖穴两种。横穴窑的结构比较原始,它开始出现于裴李岗文化,而流行于仰韶文化。其构造是在圆形窑室的前面,有较长的穹形筒状火膛,燃烧时火焰由火膛进入窑室。竖穴窑始于仰韶文化而盛行于龙山文化,构造是,早期窑室位于火膛之上,火膛为口小底大的袋形坑,有数股垂直的火道与窑室相通。后来火膛逐渐移至窑室的下前方,火焰沿倾斜的火道进入窑室。窑室的上部一般都呈弧形往里收缩,以便于封窑。

    推测新石器时代烧窑,大体采用植物的茎秆涂泥封顶。这样既可保持窑内温度,又有利于空气的进入,因氧化作用而产生红陶;或在烧成末期封闭窑顶,并用渗水入窑的方法,来实现还原气氛使之成为灰陶;或使用烟熏渗碳使之成为黑陶。其中,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