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一、可悲而又可叹的台湾“皇民...(第2/9页)  大穿越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奈顺从,毫无选择地接受了日本人的统治。

    另一方面,在台湾殖民统治秩序建立的年代里,日本的最高权力还是由文官政府主导。虽然日本的文官政府也并非善类,但至少在残忍暴虐的程度上,还不如日后挑起世界大战的军国主义者那么可怕。

    所以,日本帝国当时对台湾的统治艺术,基本达到了英属印度殖民地的水平,让台湾人民感到又爱又恨虽然高压统治和奴役剥削都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而二等人的歧视待遇更是让台湾人深感屈辱,但日据时代的各种基础建设,同样也与台湾的现代化密不可分,其残痕一直绵延在现今台湾人的生活之中。

    著名的台湾历史学家许倬云,在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就曾经如此说道:“日本人治台,跟治朝鲜、治东北不一样,相当花力气。有一个人叫后藤新平,主张把台湾建设成一个现代的地方:排除了瘟疫、盖好了水利、普及了教育、还有了不贪污的法院。这些事情,让台湾老百姓从心里也投降了。”

    确实,在日本占领的时代,日本殖民当局一方面对台湾民众实施苛酷的鞭挞,但在另一方面又施以怀柔政策,在台湾进行了相当程度的现代化建设。例如上文所说的后藤新平,在其担任台湾民政长官期间,就大力推动台湾的铁路、海港和公路建设,为台湾打造了现代化的交通系统,几条重要的铁路干线被一直沿用至今。此外,他还在台湾建设了最早的一批发电站,铺设了电网,奠定了日后台湾工业发展的基础。

    另一位献身台湾水利事业,主持修筑了嘉南大圳水利工程的日本工程师八田与一,在很多台湾人的眼中,更是犹如白求恩医生一样可敬在日本殖民台湾之前,位于台湾西南部的嘉南平原由于缺乏雨水,曾经长期是一片荒芜的不毛之地,而日本水利工程师八田与一则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将这片荒野变成良田。

    他在台湾花费了十年的光阴,与当地民众齐心协力,建成了当时亚洲规模最大,也是世界第三大的乌头山水库。同时修筑了总长度一万公里的灌溉水道,足以灌溉嘉南平原十五万公顷的农田,占全岛耕地的百分之十四。有了灌溉水渠,再加上彻底的土地改良,当嘉南大圳于1934年最终完工的时候,之前困扰嘉南平原的洪水、干旱和盐碱化等三大开垦障碍,全部都被基本扫除,农业产量从此遽增,六十万农民受惠,也让八田与一至今仍受台湾人的感激和怀念嘉南人民为了感念他的贡献,在乌头山水库旁边铸造了一座身着工作服、穿工作靴、席地于堤堰上沉思模样的八田与一铜像,迄今依旧巍然矗立。

    在公共卫生方面,日本殖民当局也对台湾普及了现代的公共医疗体系,大幅度降低了各类传染病的发生率,同时又在台湾禁绝鸦片、废止缠足,推广卫生常识,让台湾人初步具备了现代卫生观念。

    此外,日本还在台湾强制推行了六年制小学义务教育,到1944年,台湾本地学童就学率已有71。17,不仅远远胜过遍地文盲的中国大陆,也高于当时世界的平均水平。虽然高等教育依然优先为日本侨民服务例如在日据台湾仅有的一所最高学府台北帝国大学,始终以日本侨民为学员主体,台湾当地学生很难考入就读。1945年,台北帝大的1666位学生之中,台藉者仅为322人但至少是普及了初等教育。

    当然,日本殖民者并非慈善家,他们建设台湾的根本目标,还是为了从这里榨取资源,以及移民拓殖没有一个“好日本人”或很多“好日本人”的影响力,可以超越坏的国家机器,以及坏的制度政策。

    首先,日据时代的台湾经济,是一种相当典型的殖民地经济模式,即以台湾的自然资源与人力,来培植宗主国日本的整体发展,依靠从台湾掠夺的资源,来养肥日本本土的经济与工业。

    为了有效实现控制台湾经济命脉和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