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国之将亡,遍地舰娘(上)(第2/4页)  大穿越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构筑了要塞,岸边则布满了战壕和碉堡。

    在岛上的生活区,还有电影院、军人商店、青楼、酒馆和医院等完善的日常设施,俨然一座现代化的小城市。随处可见忙碌的士兵和工人,以及成千上万来这里谋生的日本移民,尤其是军人家属。乍看上去,仿佛给人以一种回到了日本的感觉。其实它足足远离日本三千二百公里,孤悬在浩瀚的太平洋之中。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特鲁克就已经是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前出南太平洋的主要锚地,被日本海军骄傲地称之为“太平洋上的直布罗陀”和“日本的珍珠港”。

    而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日军的节节胜利,特鲁克岛和周边岛屿已经从日本海军的前沿壁垒,变成了安全的后方腹地,并且借助发达的水运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轰轰烈烈地兴起了又一波大建设的热潮。来自国内的移民和来自朝鲜、中国的劳工迅速蜂拥而至,让特鲁克和整个加罗林群岛的人口迅速激增。

    就像美国的西进运动一样,成千上万的日本贫民或是被生计所迫,或者听从了军队的号召,纷纷渡海南下,赶赴传说中无比富饶的“新日本”,去建设属于大和民族的新天地。

    尽管这个“新日本”的大部分领土还处于原始的待开发状态。蚊虫肆虐,饮水的洁净难以保证,雨水和台风频频造访,热带疾病泛滥,还经常被火山和地震所困扰,但日本人满不在乎,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日子,习惯了狭窄的住处,粗粝的饮食,习惯了在亭子间似的工场里干活,在鸽子笼似的房间里生活能够在庄稼一年三熟的南洋顿顿饱餐甘薯和糙米饭,时不时来一条上好的金枪鱼打牙祭,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顽强的日本移民充分发挥了其民族固有的勤劳与智慧,与大自然展开了艰苦的战斗:砍伐树木,开垦荒地,修筑堤坝,播种水稻、蔬菜和甜瓜,饲养猪和鸡,捕捞贝类和鱼虾伴随着无数的血汗甚至是尸骨,一个个水稻农场,甘蔗园,烟草种植园,橡胶种植园,家庭农场,晒盐场,农产品和海产品加工和贸易企业,商行货栈,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建立起来。

    从浅海大陆架底下奔涌而出的石油,为这片土地的工业发展和交通运输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炼油剩下的沥青和油渣则可以直接拿去筑路,就地支援了热带雨林地区的大规模公路建设。

    数不尽的财富从这片丰饶之海里喷薄而出,让特鲁克的港口得到了极大的扩建,尽管依旧戒备森严,巨炮林立,却已经是军民两用,渔船、远洋货轮和油轮整日汽笛长鸣,出入不断。最近这几年里,特鲁克不仅新建了更多的深水泊位、货栈和港口铁路,并且通过填海造陆,将岛屿的规模大为扩张。

    而在特鲁克四周各个资源丰富、航运便利的岛屿上,一系列现代化的工业、矿业、造船业和渔业城镇,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拔地而起。明亮电灯的闪耀和各种机器的轰鸣,彻底打破了热带荒岛的寂静。

    澳洲和印尼的铁,新几内亚的铜,婆罗洲的石油,新喀里多尼亚的镍,瑙鲁的鸟粪石肥料,各个火山岛的硫磺沉睡了无数年的自然资源,被日本移民和东亚各国的劳工苦力们开发出来,源源不断地运往各个新兴的岛屿工业基地,变成数量惊人的各种工业制成品,也让特鲁克岛上的人口,如同吹气球一样膨胀了起来到处都是拔地而起的和式木屋和水泥洋楼,随处可见被篱笆或铁丝网圈起来的建筑工地。

    短短几年之内,特鲁克就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座军事要塞,而是成为了一个井然有序的繁荣港口城市。

    或者说,一个新兴海上帝国的伟大首都

    眼下的日本民族,正处于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刻:他们占领了相当于日本列岛几百倍面积的广袤土地,实现了千百年未曾实现的帝国梦想。他们的版图从南到北纵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