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热闹喧嚣的东方海洋(中)(第1/7页)  大穿越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热闹喧嚣的东方海洋中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下旬,海南岛,崖县三亚,三亚港

    

    此刻,三亚港外的海平面上一片桅杆如林,船舰蔽海,但岸上的建筑中却是人去楼空,寂静无声。

    当日历翻到公历一九四五年的岁末之时,距离海南岛沦陷于日军之手,已经过去了六年之久。不过,比较特殊的是,发起海南岛攻略的幕后推手,并非侵略成性的日本陆军,而是貌似理智的日本海军。

    在战争初期,日本帝国的铁矿石供应基本上来自朝鲜和中国东北,但这两个地方都是陆军的控制地区,就是说铁矿石被捏在陆军手上。当时日本的陆海军是生死仇人,同样生产军需品的工厂车间绝对不会在同一个车间里为海军和陆军同时生产,而是盖上两个车间,一个门口挂上“陆军大臣指定生产场所”,另一个门口挂上“海军大臣指定生产场所”的牌子进行生产。日本海军若是要钢铁,只能看陆军的眼色。

    这种铁矿石分配的事情,在和平时代能够通过文官内阁进行协调,海军尚可勉强容忍。到了战争时期,陆军部一家独大,死死霸住铁矿不给海军分润。而海军又是吃铁大户,随便哪一艘战舰的钢铁用量,就能顶陆军的一个战车旅团。结果很快连几艘造了一半的主力舰都开始材料短缺、频频告急,眼看着几乎就要停工。

    因此,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两年之后,日本海军就琢磨着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中国想办法自己找铁。然后军令部的一群海军参谋对着地图看来看去,发现海南岛这地方既有稻米又有铁矿,还是个海岛,似乎很适合拿下来作为资源产地,于是就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口号,要把海南岛变成“海军的满洲国”

    接下来,1939年2月,日本帝国海军大举出动,气势汹汹地直扑海南岛:当时因为广州陷落,后勤补给线断绝,岛上的国民党正规军已经基本全部撤走,国民政府的那点儿海军也早已在长江和珠江上沉的沉,降的降,整个海南岛只剩下几个保安团和五指山根据地的琼崖红军游击队著名的红色娘子军就在这里面。

    面对联合舰队的大舰巨炮,岛上如此薄弱的抗日力量,自然抵挡不了日军的脚步。在很短的时间内,除了位于内陆,远离海岸的白沙县,整个海南岛的重要港湾和城镇全部被日军占领,插上了太阳旗。一座座碉堡、码头、港口也被日军迅速建设起来。他们拓宽公路,架设铁桥,以加速对海南岛自然资源的掠夺。

    占领了海南岛之后,跟在满洲和华北的情况差不多,日本人在这座中国最南端的热带海岛上也没做什么好事,主要就是强行征发劳工,没日没夜地开发石碌铁矿、田独铁矿和莺歌海盐场,大肆掠夺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田独铁矿可以直通港区,但石碌铁矿却并不靠海,也不靠河,矿石外运十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