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六章、三战时期的圣诞故事(二)(第2/4页)  大穿越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楼上下叫苦不迭。最后,为了减少损失,只得学习日本帝国的经验,只向前线运输枪械弹药,剩下的粮食服被之类,则一律勒令麦克阿瑟和他的部下“就地征集”结果由于经验不足和土著伪军的推波助澜,“就地征集”很快变成了惨无人道的大规模屠杀和抢劫

    当然,相对于如今打得如火如荼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菲律宾群岛上的这点骚乱就根本不值一提了。

    目前,杜鲁门总统真正头痛的关键性问题只有两个:

    第一,苏联人究竟还有多少原子弹第二,美国的下一批核弹究竟要什么时候才能生产出来

    自从苏联往直布罗陀投下三战的第一颗原子弹开始,五角大楼就一直在推测苏联的核武库会在什么时候被耗尽。但是,随着大不列颠和小亚细亚相继沦为辐射废土,以及一朵又一朵蘑菇云在北非的土地上相继盛开,苏联人已经在战场上至少丢出了五十颗原子弹,却依然没有库存告罄的任何迹象。

    这让美国方面实在是不寒而栗在三战之中若是没有足够的核弹,那简直就跟束手待毙没啥差别。

    就好像火器终结了冷兵器,机枪终结了骑兵一样,随着原子弹这种大杀器在战场上被广泛使用,原有的战争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让世界各国的传统军事家们纷纷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无论怎样排兵布阵,无论怎样据险死守,只要一枚原子弹丢下来,就统统化为齑粉和尘埃

    实事求是地说,在两个月内葬送了上百万盟军的艾森豪威尔上将,其战术部署和应对措施都不算拙劣,即使称不上惊才绝艳,至少也是中规中矩但在原子弹的蘑菇云下,这一切的筹谋尽是枉然

    唉原子弹原子弹苏联人把原子弹像放烟花一样到处乱丢而我们手里已经连一枚原子弹都没有了

    前不久,杜鲁门刚刚巡视过橡树岭工厂,然后得知不管那边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再怎么加班加点,下一批原子弹也要到明年二月初才能出厂完工。而在此之前,合众国只能继续忍受苏联人到处“种太阳”

    想到这里,杜鲁门总统只得叹了口气,转身从桌上拿起一封信由量子科学泰斗爱因斯坦草拟,普林斯顿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二十多位专家联名签署的关于限制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的倡议书。

    因为涉及到这么多学术界的大拿,所以这封信昨天刚写好,今天就走特殊途径出现在了杜鲁门总统的案头,那一行行悲天悯人的字句,看得杜鲁门是心有戚戚,深有同感可惜已经太晚了,说什么都没用了

    虽然杜鲁门还是同意公开发表了这份倡议书,但他同意很清楚,这肯定没有什么卵用。就算爱因斯坦是原子弹理论的开创者又如何就算他懊悔当初从事的量子科研,说什么“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又怎样科学固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是有国界的,以美国科学家的名义提出的限制使用核武器协议,不要说在战争时期,就算是在和平时期,苏联人也是不可能自废武功、轻易同意的。

    确实,核武器这个魔鬼从潘多拉盒子中跳出之后,给全人类的生存都带来了巨大威胁。无论是美国这一边还是苏联这一边,都在这场核战争之中受到了惊人的创伤。但是,作为在核战争之中处于劣势的一方,美国方面发表这种东西根本就不会有人听,对于斯大林这位钢铁总书记来说更是仿佛痴人呓语与其为了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傻乎乎地丢下自己手中最犀利的武器,还不如加速灭亡美国,彻底结束战争呢

    更何况,这场核战争就算继续打下去,又能对美国和苏联两大超级强权本身造成什么伤害呢

    目前的情况已经非常明显,美国轰炸机无法穿越层层障碍,把原子弹直接丢到苏联的东欧腹地。苏联轰炸机也难以越过大西洋或太平洋,把原子弹丢到美国本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