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高永能如何如何,又隐隐约约想起昨晚跟高永能的对话,心下颇有不愿,心想:“你跟种谔是一伙儿的,也看不惯我的做法,处处与我作对,当真有些可恶。我堂堂学士,又是皇上亲自派来的,哪里用得着你教训我要‘三思而行’?”说道:“银川寨乃天赐屏障,怎可动用重兵?如用重兵,虽然我大宋人多兵众,但也城池甚多,如此的话其他的城池岂不是无兵来守了吗?”
他位高权重,谁也不敢再去反驳,故而也不再劝诫,只是均想,若真是留了八百兵的话,当真危险之极。但是徐禧也知道自己不可冒险,于是谓高永能道:“高老将军,你既然也担心银川寨的安危,不如就和景将军一道留下守城吧,本官再留给你三千多兵马。”众人一听一共也不过四千人,又想到徐禧此来一共有七万大军,最终只留下四千人守城,连十分之一都不及,莫非他真的对固守银川寨成竹在胸?想到日前他利用官兵帮助银州百姓搬家的行为,反倒怀疑徐禧此次的做法似乎可行。
李舜举却是既不相信,也不怀疑,他更担心徐禧如何安排其余的六万六千兵马,因为只要把这些大军分配得当,就算敌军围攻银川寨,亦可快速支援,救城于水火,于是问徐禧怎生安置。徐禧道:“我的意思是将其余大军分为五部分,王将军、李将军和吕将军各带领一万五千人屯兵于横山地区,王将军部在银州故城,李将军部在夏州,吕将军部在宥州,三部大军共守三州之地,可以互相支援。”众人连连点头,均想:“这徐大人看似不懂行军打仗,这些想法倒是有理,一旦银川寨受敌,转瞬之间就会有四万五千人来援。”
徐禧复道:“至于剩下的两万一千兵马,一万三千人归沈大人所属,剩下的八千人,分中军、右虞侯军和右军,由我亲自统帅。皇上先前已下了圣旨,命种谔留守延州,沈大人可先和我、李公公、李大人前去米脂,并在米脂暂时主理延州事,待我上奏皇上将种谔外调之后,再回延州不迟。”这下全部安排妥当,众人听了,尽皆赞同。徐禧道:“大家虽是各归其位,但是勿要忘了自己也肩负守卫银川寨的重责,就算将来银川寨遭遇了西夏大军的突袭,众位也都能随时来支援。”
李舜举、沈括、曲珍、李稷、高永能、景思宜、王湛、李浦和吕整诸人这时都点头称赞徐禧考虑周到。徐禧听众人夸耀自己,甚是兴奋,道:“西夏被我们打败了数次,对我大宋早已是闻风丧胆,哪里又敢来犯呢?哈哈,本官先前就猜透了他们的心思,你们只管放心吧,好好在驻地养精蓄锐就是,只等皇上圣旨一下,咱们便即发兵。”他虽然也作了部署,但是心下料定西夏大军必不敢侵犯,于是将一干事宜分由诸人,自己与李舜举、沈括和李稷带兵折去米脂驻守了。
米脂也是五路伐夏之时才收复的旧地,此刻徐禧等前来,算是正式有了大军防卫。话说徐禧一到米脂,便向神宗皇帝再上奏章,声称银川寨诸事皆已安排妥当,将西北此时的情况向神宗汇报了一番,至于何时向西夏再次用兵,还请神宗皇帝圣决。又说沈括是延州知州,但是延州之地现由种谔驻守,导致延州政事悉数不能立决,请神宗皇帝将种谔外调他处驻守,以便沈括能返归延州处理地方政事。他的奏章写好后,即令亲信往京城急送,心想:“我一切都已有安排,此刻西夏又不敢来犯,闲来无事,只有等皇上的圣旨便了。”
如此闲了数日,徐禧上奏给神宗皇帝的奏章依然没有回信。他哪里知道,朝中主站和反战两派对于是否立即对西夏用兵颇有争执,神宗拿不定主意,暗中还埋怨徐禧,说这事儿他已全权交于徐禧处置,只要徐禧上奏称要对西夏用兵,朝中众臣纵是反对,也阻挡不了他的决定,如今反倒被反战派抓了把柄,硬说徐禧没有把握必胜,才求皇上许可,是以至今也没有确切的消息从朝中传来。这日徐禧忽然想:“说不定皇上这次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