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触即碎(第2/3页)  回到明初当王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勋:“战后统计如何?我军伤亡多少?”

    这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虽然穿越以来他已经越来越融合这个金戈铁马的时代,渐渐的也对人命越来越蔑视,但到底是一个在健全的法制社会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人,对于生命格外敏感。

    或许他现在能够对敌人的生死用一种蔑视的态度去对待,但是对于自己手下每一个兵卒的生命,依旧格外珍视……茹太素等人都会到座位作好,杨勋依旧站着,从旁边的桌案上拿起一份厚厚的账簿递给朱振,口中说道:“阵亡者一百零三,重伤者三百二十四,轻伤者不计。共歼敌七百

    三十八人,俘虏一千三百四十九人,余者或是趁乱潜水逃往附近的岛屿,或是沉入海底,不可统计。”

    杨勋记忆力惊人,将账簿交给朱振查看,自己却对各个数字张口到来,显然早已记在脑中。

    朱振翻阅着账簿,脸色渐渐阴沉。杨勋心中有些忐忑,难道自己记错了数字?不可能啊……以往自己读一本,往往十次八次朗读之后便能记得七七八八,虽然算不上“过目不忘”的神通,可也绝对不会在几

    个数字上记得差了。

    正在他心中诧异之时,只听朱振冷声问道:“阵亡士卒的名字,可有另行统计?阵亡士卒的尸骸,可有专门收殓查看,可有遗漏之人?”

    杨勋张了张嘴,一脸茫然……

    伯爷,您不是打算找我的茬吧?想收拾我您就直说,统计阵亡士卒的名字没说的,还要一一收敛查看士族的遗骸?您开什么玩笑呢!全世界都没有这么一说啊!咱能将伤亡的数字精确到个位数已经是尽

    职尽责的表现了,放在别家部队,战报之上写着“阵亡者百余人,伤者两百余”那是正常状态!

    可是收敛遗骸怎么说?

    战场之上打生打死,人踩马踏面目全非者不计其数,若是一一收殓验明正身,那得是多大的工作量?更别说咱们现在是海战,死了掉进海里,上哪里去捞?

    若是当真一一捞取,然后收殓验明正身,恐怕打一天仗下来,收殓兵卒尸体就得三五天……杨勋觉得朱振有些吹毛求疵,只好说道:“伯爷,卑职从未听闻军队有收敛阵亡将士遗骸的规矩,非是末将狡辩,也无此必要。况且伯爷治下,各县皆有每一个兵卒的名册,每一年这些府县皆会派人前往从其地征调兵员的部队一一核实,阵亡者将会在名册之上勾去,然后按照其功绩给予抚恤或者授勋,如此足矣。至于阵亡者的尸骸……家人

    都不甚在意的,军中又何用多此一举?”处于元末的动荡,能够活下来的人都已经见惯生死,对自己的命、家人的命、别人的命,都有一种惘然蔑视的态度。人死则已,伤心难过是一定的,但是对于亲人的尸骸

    ,却并不重视。“埋骨何须桑梓地”是一种豪放、一种洒脱,但是在这些兵卒和他们的家人看来,却是一种无奈。历经动荡,多少人为了活命背井离乡辗转求活,祖宗的祠堂或许都已经长

    满了茅草倾颓崩塌,谁还能记得家乡的模样……

    埋在哪里不是埋,何须是桑梓?

    常茂和朱沐英也觉得朱振有些小题大做,自找麻烦。大丈夫马革裹尸,死了便死了,何须如此啰啰嗦嗦大费周章?

    唯有茹太素,虽然是一介生,深知朱振的心性,默然不语,却心中慰贴。哪怕现如今的朱振身居高位、执掌一省之地,却依旧未曾失去昔日的哪一颗赤子之心。

    不抛弃,不放弃!朱振面无表情,不过却明显不悦,瞪着杨勋说道:“你若是你没做,本伯不会责罚于你,毕竟正如你所说,天下军队从未有这样的规矩。但你说你从未听闻,本伯却是不信

    ,本伯从初掌军山大营开始,每次出征,所有战死将士的尸体,本伯亲手交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