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二十五章 来自金陵的惦念(第2/3页)  回到明初当王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玩乐器、背古诗等等。

    虽然现实生活根本用不到这些,但家长们普遍认为文采风流是很有必要的。

    可普通家庭就算是再努力,又能让孩子接受多好的素质教育?

    一架钢琴,就未必是一个普通工薪家庭买得起的。

    一个养马场,哪怕是中产之家,也不敢胡思乱想。

    至于培养孩子,学习下驾驶飞机之类的,更是想都不敢想。

    所以应试教育确实存在缺点,但是也有他足够大的有点,那就是他足够公平!

    一直到七十年代之前,国内的受教育程度还是一个低到让人发指的程度,谁都知道国家想强大、经济要腾飞就需要无数的人才,可是念的人都没有几个,又哪里有人才所以,国内的教育制度就必须反映国庆的需要,那个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不是外星殖民的高科技理论,我们要的是大批大批的知识分子来填补

    无数的岗位。

    原子弹有一颗就足够了,我们需要更多的是有学历的普通人,充斥到改革大潮中的各个岗位。

    正是这种特殊的国情,国内的高校成为将知识分子当作流水线产品从而生产的工厂。那不是落后,而是面对现状的一种无奈的妥协,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规律就决定了那样的一种教育制度,哪怕有人强硬的将其扭转为欧美一般的精英教育制

    度,最终照样还是得被社会的潮流强势逆转。

    某种程度来说,教育制度也是一种社会需求,有市场才会有产品,这是历史的必然。

    现在的天下,以及未来的天下,跟后世建国之初的社会形势非常相似。

    最重要的一个共同点识字率太低。

    一个国家如何才能长盛不衰。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国民素质。日本和德国挑战全世界,被大伙联合起来围殴,又是拆光工厂又是扔原子弹,搞得一清二白身无分文。结果呢人家分分钟强国兴邦,经济仿佛坐火箭一样雄起,照样还是

    世界强国。

    凭借的是什么、

    不是卖稀土不是卖市场,人家凭借的是国民素质。

    只要老百姓的素质在,就永远都是世界强国。

    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

    而中原现如今施行的教育制度,就极度相似于后世欧美的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优秀的高端人才,是各大世家门阀今后的顶梁柱。

    但是这样的人才,对于华夏的强盛其实并没有帮助。

    想要让华夏真正强大起来、哪怕明日朱振这一伙人死绝了,另立一国照样世世代代领先全世界,就必须推行全民教育而“水师学堂”的设立初衷,就是这样一个面对全民招生的理想。学子从民间来,然后回到民间去,不指望他们对当今时局立刻产生多大的影响,只要民间的有识之士一点

    一点的躲起来,终有一天会量变引发质变。

    世家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毒瘤,但是这颗毒瘤却是寄生在动脉之上,轰轰烈烈的下刀子割去,后果必然是两败俱伤,甚至是不可承受之痛。

    朱振对于世家的态度是坚决取缔打击,他心中有猛虎,但是他理智的明白这个过程要相对温和。

    所以他搞教育,他搞纸张,现在又高全民教育,潜移默化之中,世家门阀必将渐渐的消亡。这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更是历史的必然,无可阻挡。

    张旭听着朱振娓娓道来,震惊得目瞪口呆,就连手中的雨伞歪了雨水打湿了肩膀都浑然不觉。

    太震撼了。

    这小王八蛋的脑子是怎么长的,难道这世上当真有生而知之者,一出世便是宰辅之才。

    性格暴躁的朱元璋,少有的在玄武湖忍气吞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