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第1/3页)  真事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篇作品建议搭配电影《一九四二》阅读

    1938年5月,蒋介石为阻止日军西进,炸毁黄河花园口,黄河因此改道,造成大面积黄泛区。到了1942年春,3000多万人口的中原大省河南因黄河改道发生旱灾,之后又发生蝗灾,政府不知情,军人强征大量军粮,由此导致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大饥荒。据后来多方统计综合得出的结果,1942-1943年间,河南的人口从3000万锐减至2100余万,较为可靠的分析结果显示,其中至少有300万人是被饿死,另有500余万则迁徙到了山西,陕西等地,另有约100万人遭遇灾后霍乱死亡或失踪等。不太爱好民国历史的朋友们可能不了解一九四二年河南灾荒的起始和结局,历史教材中没有提及到一九四二饥荒的任何片段,不只是一九四二,包括哈尔滨大瘟疫,二七年关中饥荒和三八年黄河改道,可谓是民国的黑色历史,我对一九四二年饥荒的第一次密切接触就是目前可见的唯一一部讲述河南饥荒的电影《一九四二》那部电影极大程度的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当时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全部受灾,重灾区就有70多个县,大多数灾民甚至连树皮都没有吃的,甚至在逃荒途中出现易子而食,易老而食的情况,不得不说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悲剧。国民政府在灾害期间,虽然有所延误,但还是三次拨款救灾,但河南本省收容的难民就有10多万人,陕西33万,我八路军129师太岳军区,太行军区,共接纳24万,山西由于是日战区,无法统计。被贴上难民条的人,有了这个条就可以领到稀粥,虽然吃不饱,但总算能保命。但是,国民政府的救灾粮批下来时,河南已经饿死了三百万人,1943年3月22日,美国驻华记者白修德将河南的灾情通报给了时代杂志社,并发表了《直到下一次收获季节的来临》专题报道,引发国际关注,全美各地因此大为不满蒋介石政府不顾民众死活的做法。蒋介石为此十分生气,蒋介石的气,不光是气在白修德扯下了重庆政府的遮羞布,也是气蒋鼎文的作战不力,更是气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的谎报灾情,蒋介石领导的重庆国民政府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不得不接见白修德。他向蒋介石申明,军队的强征军粮让老百姓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救灾物资根本就没到灾区;大批农民逃荒要饭,几百万人饥饿而死。而李培基先前到重庆汇报灾情时却只是在说能够克服,真实中的李培基与电影中的不同,李培基是军人出身,本就对政坛之事乏力外加之其军人通有的好面之心,河南省上报到中央政府的死亡百姓人数只有一千多人,若不是白修德深入灾区曝光,恐怕重庆政府要一直被蒙在鼓里。以至于蒋委员长也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灾,认为省政府虚报灾情。政府向这个地区所征的实物税和军粮任务不变。河南大灾的消息被一层层封锁在重庆门外,农民手中没有丁点儿余粮,不到年底,已有大批村民饿死。活着的人们,踏上了逃荒要饭的漫漫征途。白修德也会看到,感受到政府官员不负责任,以及他们与哀鸿遍野的灾情极不相称的优越生活。在采访的最后几天里,白修德发现,他就已经成了宋美龄,甚至整个国民党政府眼中的“不速之客”。国民政府的高官纷纷拒绝接见白修德,背后下令终止白修德在河南灾区采访,就是民国国母宋美龄,那时候的她,正在美国四处游说,向美国争取更多的贷款。《时代》周刊却在这时候刊发了白修德的采访,揭露了河南正在发生罕见的大饥荒和国民政府毫无作为的救灾工作,一时间,美国舆论哗然,对待蒋氏夫妇的态度急转直下,宋美龄头上的光环黯然失色。之后的白修德不得不离开河南,他乘火车返回了重庆,最终白修德在宋美龄的帮助下见到蒋介石本人。受触动的蒋介石终于让赈灾有了实质性的举动,整个国家都在忙救灾,钱正在从四面八方向河南涌来。当白修德拿出大量现场照片后,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