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二章 乱世缩影(第1/2页)  丞相保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际一声鸢鸣,飞鹰掠过山野。苍茫的大地浮着血色,肃杀之气盘桓旷野之间。

    永和六年夏,蜀相杨羡率军五万入南阳。一万蜀军先锋入丹口,一战击退了三万梁军。

    同时,在南阳本是采取固守方略的楚军,一反常态,对宛城附近的梁军发起了大反攻。

    宛城是南阳郡的郡城,也是天下有数的大城,便是在如今的战时,也是有着数十万人口。十年之前,在宛城的小诸侯靳秀降梁,至此之后,南阳郡北部大片的土地都规划在梁军的治下。

    蔡通一直对于这件事情引以为憾。

    一来,靳秀虽然只是小诸侯,但是其麾下黑虓军乃是天下强军。二者,靳秀掌握着的南阳北的土地虽然不大,可战略位置却是十分重要,人口稠密

    靳秀的投降,让桓武白白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掌握了南阳中北部宛城和穰县两座要地。

    梁军在南阳北驻军十三万,对楚国威胁却是致命的。

    若是这两座城在靳秀手中,那么梁楚之间就有着战略缓冲之地。可是在桓武手中,梁军在南阳便能拥有巨大的优势。梁军人数少,可是陆战战力却强,对楚军一直采取攻势。

    为了应对梁军,蔡通只能将楚国十多万大军部署在南阳南部襄城附近。一旦襄城有失,梁军便能够长驱直入,进入楚国的腹地,那楚国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蔡通一身布衣,立于中阵,旷野之中,前方的梁军列阵而待。梁军素来看不起楚军,蔡通率领十五大军向宛城发起了进攻,而兵力明显处于劣势的梁军没有据城而守,反而想要在旷野之中与楚军决战。

    轻视之意,跃然而出。

    蔡通之所以有底气,那是因为杨羡五万大军在侧,在南阳的军力总和达到二十万。蜀楚两军与梁军的兵力对比达到二比一。而本在丹口的三万梁军首战败退之后,主力退往了穰县,拱卫宛城侧翼。

    杨羡攻势迅捷,战船沿江而下,直破梁军数道封锁。不要说在神都的桓武,便是在前线的桓仲也没有料想到杨羡的速度这么快。从南中发兵,到占领丹口,前后不到八日。

    等到在宛城的桓仲反应过来,杨羡已经占领了丹口外围各处通道隘口,战船开进了丹口北的丹湖之中。

    丹湖毗邻穰县,中间隔着层层山岭。桓仲不愧是久经风雨的大将,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措施,命令本在丹湖的梁军线后撤,收拢败兵,固守穰县外围的山岭,并从宛城调了两万援军前往穰县,五万大军层层布防,意图阻遏蜀军的攻势。

    现在在宛城的梁军只有八万,而蔡通自然也不可能放弃这个千载的良机,起十五大军直攻宛城。

    只要攻下了宛城,那在穰县的五万梁军自然成了瓮中之鳖。蔡通若是得到南阳北部,那么天下的局势将会大变。

    此后无论是配合益州、凉州两地的诸侯攻雍州,还是配合吴国攻击中原的豫、徐两州,主动权都在蔡通的手上。

    而无论哪一个方向获得了突破,对于桓武来说,都是致命的危险。而他蔡通,则可以用勤王之命,号召天下诸侯,共赴神都,致桓武于死地。

    到时,他便是诸侯盟主,救天子于危难的大周忠臣。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当今天下,没有一个诸侯会放过。

    蔡通布衣罩甲,看着远方阵列紧凑,兵士肃然的梁军。光是看梁军布阵的手法和严明的军纪便知道前方的梁军是少有的精锐。

    大军开拔,未战之先,两军的密探便各自往来穿梭,打探情报。可让蔡通失笑的是,桓仲定下的战略,先以八万宛城的精锐攻破十五万楚军,再与穰县的五万梁军合围蜀军。

    务必要在丹口,擒杀杨羡!

    在这个计划之中,桓仲的重点都放在了杨羡的身上,显然没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