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22章 村领导的谋划(第1/2页)  从政典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马运昌这是第三次进果木林村了。离村口一里路,感觉就不对头了,仿佛走错了地方。房子陈旧无比,墙壁斑驳脱落,屋瓦稀疏,掉落不少,用油毡和茅草替换。石板街还在,却遍地流淌着污水,腥臭难闻,路人要像青蛙,跳着行进。

    到了村中一户瓦房前,早有几个人迎接出来,马运昌看到前面一张笑嘻嘻的黑皮脸,一个瘦小个子,四十多岁。陈进勇介绍说是果木林村的支书,叫周华山。这个人马运昌没有印象,后来提的吧。

    周华山也不认识马副县长。马运昌来蹲村的时候,他被区农站借去黑龙江搞大豆种子试验去了。周华山原来衷心企盼财政局长,现在又多了一个县长,喜不自胜。跑过来和领导一一握手,说:“欢迎欢迎。郑局长马县长,你们可是贵客,第一次来我家哟。”

    周华山去年底担任了村支书,按他的说法,都是陈区长的运作。区里的干部包干到村,果木林村就在陈区长份下。村子里大事一年到头道不会发生几件,就是些鸡毛蒜皮,偷牛盗马的行为。还有就是支书主任扯皮,坐不到一条板凳上。这也不稀奇。全区三十多个村,一半以上都这个屌样,不扯皮的,要么都是家人,要么一强一弱,一个霸道一个忍气。槽内无食猪拱猪。区里还不是这样?李书记和他陈进勇就明和暗不和。当书记抓全盘,手上权力大得很,偏偏还不满足,天天盯着财政签字权,口口声声说一把手抓经济,怎样抓?就要牢牢把握住重大项目的审批签字权。要不是因为龚祥兴亲自过问,找他去谈了一次,他早就下手了。

    头头扯皮,并不是什么稀奇事,过得去也就算了。陈进勇下到村里,一家蹲一天,连吃带喝,让他两个轮流坐庄。你家做什么好吃的,我家就得跟上。区里几个头头交换意见,认为这个办法好。像这样的村寨,不求有多大变化,只要稳住阵脚,社会治安方面不出大事,不出杀人放火等就行。至于小偷小摸,抓拿骗吃,慢慢消化。要维持现状,只消发现和使用村里威信比较高的那个人,让他站出来,拿住了大头,有什么事由他出头去解决。年前,村支书不知何故,独自一个人打起背包走了,丢下一句话,去浙江打工,脱离这是非之地,从此杳无音信。这下好了,不扯皮了,陈进勇思考,也不考虑再找人了,都由周华山一人负责了事。让他当了支书,主任的职务也没有明确免去,就这样,村子里大和小事,都揽在他一个人身上,千斤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不过他心里还是很高兴。

    周华山和区长关系好,关系就是生产力。他想告诉人们,他不傻,比起河对面沙子村的任何人,打从心底看不起,从未出过远门的土人。他周华山是个想办事的人。既然区长这么瞧得起,让他一个人作主。一心也要搞出点名堂,给区长脸上挣点光,于是给区长提出要求:“承蒙区长看得起,要我一肩挑两担。我可不能眼看着别的村上去了,我们还在原地踏步,这样下去不行,熬了若干年,还是老样子,寨林里的七老八少要咒我祖宗。”

    陈进勇问:“那你说怎么办?”

    周华山说:“瞧人家上坪,那沙子村有啥能耐,我周华山出出进进,和他们村干部都熟,那些人几斤几两我清楚。好像是我比他们要傻一点似的。他们又不是三头六臂,还不是凭借经常有县里部门联系,干部们来来去去,有外力相助,才会有今天的变化。你帮我们去找一两位干部下来,出好的点子,再那么有力地支持我们一把,我不相信干不好,三年五年,果木林村不大变样,我就把这周字倒过来写。”

    陈进勇说:“县里农口这一块我熟人不多。”

    周华山说:“干嘛非要和人家去争抢?找别的路子走啊。财政局的局长不是和区长你很好么?”

    陈进勇眼珠子鼓起来:“你想财政局长给你钱?你是想钱想疯喽。”

    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