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1章 思路来源于实践(第1/3页)  从政典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八罗汉坡顾名思义,就像十八个剃光的人头。从远处看,好像所有的上头都是光秃秃的,不过真正爬上山头,看到另外一番景致,人头高的灌木丛连片生长,细心检查,还会发现有枯树的根基,早先山上有不少杉木树,剩下的,或是没有挖断根让其继续存活的,有不少茶树,虽然量不大啊,东一株西一株的,呈零星状,但仍是当地农民的一项收入来源。

    每年清明节前后,会采摘了清茶,用家里的砂锅炒制,加工成纤细的,有一层白色绒毛的茶叶,拿到街市上去卖,因为稀少,清香甘甜,价格还不菲,就有人上山,进行了试种,种出来的茶叶几经辗转,送到省茶科所去检验,嘿,质量还不错,而且品相也受人欢迎。

    张敬民担任副县长分管农业,很快就了解了这个情况。又通过农教授找了有关专家,确定下来,就在这一片区筹建茶园。

    这天,农教授兴趣所致,要来这边看一下。张敬民作陪,还叫上贺国荣跟来了。坡头上转了一圈,坐在一株古茶树下歇息。贺国荣因闻着了地瓜的香味,找到一大片地瓜藤蔓,顺滕摸瓜,采来不少地瓜,揩净表皮的泥土,递给教授。

    农教授看着手心里透红的果实,一颗一颗放进嘴里,好香甜哟。这坡上的土质就是这么好,长出来的野果实跟蜂蜜一样香甜。联想到茶叶园的发展,止不住一阵喜悦,说:“要加快速度呀,要让我赶在爬不动山之前建成,要让我赶来亲眼看一眼才行哟。”

    张敬民计算了一下,茶树苗今冬明春种下,管理得好,按照正常生产周期,三四年后可试采摘,教授今年六十八,看身体好得很,七十多岁应该还能四处走动。就说:“过几年我们把路修得宽宽的,铺上沥青,车子去省城接你,直接开到茶园里来。”

    教授说:“我相信你说的话,我等着。”

    贺国荣说:“教授每年要来我们贵山好几次,小麦基地待几天,其他地方转几天,时间就都用过去了,所以不是等,是在干,干着干着就成了。”

    教授说:“小贺你说得好,我哪里有心思在家里等呀,闷在家里要缩短生命周期呢,我的生活在野外,在麦子地里,我是在追赶着你们呢。”

    教授说着,从挂包你拿出望远镜,四处观望,镜头里出现了一片林子,指了问张敬民那是哪里。

    张敬民定了一下方向,觉得那应该是青杠坡,玻璃河北岸到重阴山脉的中间过渡地带,那青杠坡平均海拔一千三百左右,方圆数十公里,可谓一望无际。

    那片树林覆盖的山里,埋藏着煤炭,当地人称为油煤,含硫少,燃点低,因为埋藏有点深,农民很少挖洞下去采。省地质煤勘队来这边勘探快两年了,工作量完成了大半,又将到别处去选点了。因为涉及国家矿产资源管理相关规定,不勘探结束,资料没有完整,就不能对外公布。

    张敬民他们搞资源普查,与勘探队远门聚过几次,提供了不少帮助,就透漏了一些情况,煤质不错,发热量超过七千大卡,这样的煤完全可以用来发电。

    对于贵山的自然资源和矿产分布,张敬民对农教授毫无保留。农教授了解了以后,看出来张敬民有建设火电厂的打算,就主动说出他的一层关系,他妹夫就在秦山发电厂,是机组总装工程师。今年过春节过年来这边玩了几天,说那边现在已经面临了煤炭供应不足的问题,正考虑开辟新的途径,还说实在不行,就只有搬迁。

    当时张敬民就说,要是可以搬迁的话,就往我们这边来。

    他是水利局长,说起这个事来却理直气壮,县里新建的这个水电项目,他起的作用最大,资金技术引进的渠道是他打开的,一次又一次朝省里跑,找了省里的同学。他有干大事的魄力,处理县里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有他自己的一套方式。

    选副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