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7章 说出来的亏欠(第1/3页)  从政典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贺国荣不想听华翔的诅咒,没想到看了那份检查,他们会这样极度反感。贺国荣想不通,这件事情上面正在调查,接受处分,只是说明自己的态度正确,而对于事件本身,要怎么才能了结,无论你想怎样都无济于事。面对死去那么多的人,身临其境,随你内心怎样坚强,铁石心肠,也都会为之动容。我们还能怎样?安埋死者,妥善处理善后,安抚家属,采取紧急措施,抓牢抓紧落实,不使悲剧重演,除此还能怎样?

    在事故现场,看到张敬民脸色灰土,牙关咬紧,肩头时不时还颤抖,完全感受得到他的焦急和沉痛。检查写了态度,写了想法,写了措施,以后一直也是那样做的。时间一天天推移,事情一件件落实,现在到了要接受处分的时候了。忙碌了想当长的一段时间,现在稍微缓和一点,就该想一下这件事了。会怎样处理呢?一次性死了那么多人,处理会不严重?警告?记过?降职?撤职?法办?一想到这里,贺国荣心里就有点慌乱。处理谁呢?县长是政府一把手,如果被列为被告,那就要排在第一位。但他当时不在家,是常务副县长负责,常务县长代行县长权利,那就是说一切,包括责任……写检查的时候就想过,而且也是以张敬民的口吻写的。

    毫不犹豫承担责任,张敬民他当时表态很清楚的,谢姐在旁边也是极度难过,毫无怨言的,就以他的名义写,贺国荣也没有多想,这样写,以后就要由他去面对了。那时到没有感觉到事情有多重大,一时情急,现在不是感觉到了,而是它真的来到跟前了。连华翔都说,这是拿竹竿往他心窝子里杵,而且是在水里。贺国荣突然打一个寒颤,我是这样做吗?写检查的时候,行为心情很激愤,浑身燥热,一气呵成,就写下了那些词句,要是华翔当时在场,他一定要喊住手,不能这样写了。写都写了,给张敬民了,他也让大家都看了,都知道他要承担这个责任了。

    真的要张敬民一个人承担责任?马运昌是政府一把手,就不分担一点?千斤担子两个人担,就没有那么重了呀。上头会不会看到有两个人抢着承担责任,看到检查深刻,看到善后处理得当,看到措施有力有效,将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会加以原谅,减轻处分吗?

    贺国荣脑子里一团乱麻,好几次要紧张敬民办公室,拿回草稿来,就那些语句认真细致斟酌再斟酌,调整好处理好……最后还是没有往前,而退了回来,如果张敬民自己觉得那些语句过了,他要自己修改,那我这里就没必要多此一举了。要是写检查也可以算成错误,那他情愿因此而分担一部分责任。

    张敬民告诉他,检查已经交给调查组了,现在事业编工作一边等待结果吧,这没什么,就算受了处分,也还要工作。

    贺国荣把遗憾和担忧埋藏在了心底。

    事故过后半个月,还没有接到调查组的任何消息。龚祥兴给马运昌打电话,他听到了不少的反映,有针对检查内容的,有猜测责任划分对象的,有认为善后处理不当的,说张敬民在现场表态的赔偿,太高了,政府负担不起。是不是这样,找几个人好好讨论一下,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总结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

    马运昌当即就找来陈长勇张敬民李俊华翔,没有叫罗大放。打电话的时候给陈长勇说了,当时张敬民表态倒是痛快,现在来看,政府包袱背得这么重,口子撕开了,再发生类似事件是就不好处理了,要他去会会祥兴书记,把意见带过来。

    陈长勇来了就直接了当,转述了龚祥兴的话:能理解当时在场同志的心情,面对那么多家属群众,给少了他们不干,眼看天快亮了,群众越来越多,不赶快处理好,让家属把人抬走,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后果,那个时候那样的表态,是可以理解的。唯一的问题是不是及时和主要领导通气,通了气,应该是没问题的。

    马运昌已经把权利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