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七章 和亲(三更庆国二)(第1/3页)  抗日之黑枪小三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秀和二丫是去不成了,就让林同学和渔女两个女人一起去,再带上两个保镖。

    随行的商务谈判人员有点难找。

    李正言已经忙不过来了,不能动,就从筹备银行的人中调出两个经理人,再带上一个年青人做为培养。李正言推荐了那个跑去打探山地人消息的小伙子。这小伙子姓符,叫符发清,小的时候随家人从海南来到了南洋,人很机灵。

    李正言带着一大堆人把最后几个需要王南拍板的文案送了上来。

    其他的王南都有印象,只有从码头到新加坡市区的公路是新增的。

    原先是有条不宽的土路,现在发现走不了重载汽车,需要重建,顺便取直。取直后大概要40公里这样。到底是怎么修需要王南拍板。

    王南看到修水泥路的成本的确太高了,就定下来还是修土路。唯一的要求是把路上的桥要按水泥路的标准修去重建。

    随后,建筑师们把按王南思路做的柔佛港口一带的规划图拿了出来。之前王南已经改了很多次,这次只稍做一点小修改,就让他们开始修主干道。王南仅知道后世的有句话叫要想富先修路,不知道为什么。等自己做工厂时才明白路的重要性,没路人和货就困在原地没法发展。

    他去美国有段时间,回来时这些路应该修的差不多了。

    路的事安排完了,就是其他建筑材料的事,李正言已经让人在地盘里做了不少建筑材料的工坊,还不成体系。王南就让他们在建厂房时,先占用一些生产着,等试出哪里生产合适时,再建整个建材的体系。

    这些事忙完,美国nsn的签证就拿到了手里时。

    签证给的级别很高,连保镖带的枪都直接写在签证上给予入境。

    这时,从爪哇岛到新加坡办事的一个华人富商带着厚礼来拜访王南。

    然后就要把二十出头的儿子留下来,请王南代为教导。言中之意就是送到王南这儿帮他干活。

    王南不大清楚这是什么意思。

    李正言拿着文件还没走,见状跟王南解释了一下。王南当时没听明白原因,看不是坏事,就先安排这个小伙子陪好家人,等家人离开了再找李正言。

    送走了这林姓华商父子,他才回头问李正言是怎么回事。

    李正言一说起来,就是很长一段的南洋家族史。

    南洋的华人有很多大家族,他们把国内的传统习俗都带到了南洋,是这时代的海外正统华人的代表。

    可社会的发展让现在的小孩和年青一代进入了时代的叛逆期,他们不喜欢传统的东西,向往西方。极力想出去留学,回来之后以说写英文为荣,以讲英美主张为潮流,生活习惯都换成了英美的方式,说白了就是一切西化。这些人在后世称为海峡华人。中借个名词用用,实际远不是这么简单的几句话

    现在这些传统华人都在观望王南是哪一类人。

    从他们眼里看,王南与英国人、美国人的关系似乎都好到如蜜似胶的程度,这些人怕王南成为大买办的角色后,不再照顾传统华人的经营。

    如果这样看,王南还真有海峡华人的意思,英国海外殖民地国籍,一口流利的英语,与英国人关系好,什么设备采购都是美国的。

    所以,他们采用了中国式的试探。这个爪哇岛的华人,就是他们有意推出来的第一个。

    这些传统华人以南方人为主,他们以家族、地域为圈子,如果与王南这样的北方人达成亲密合作关系而不是互相利用关系,只能走老路质子与和亲,这就是放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处理方式。,

    李正言讲了一大堆,王南才算明白:送儿子就是质子外交。

    随后李正言又提醒王南,南洋的为了联姻,把女儿送人做小的很常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