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七章 巨有钱的华人(一更)(第2/3页)  抗日之黑枪小三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数华人临时逃入的新加坡,根本没有人口记录,也没有任何资料留下来。

    战后英国人又不怎么调查,虽然找到了多处s地点,可更多的是绑上手脚丢在海里尸骨无存。

    要是按当年佛柔报纸吹捧日本人的报道华人是被肃清了7万人,而日军供词才几千人,后人有说2万的,有说4万的,有说5万的,已无法确定被害人数了。

    可现在是日军反被s了上千人,伤的也有千余人,在日军拼死挣扎反抗的情况下,华人平民死伤的也有近千人。

    整个南洋日军占领的地方都在发生类似的群体反抗事件,这才是日军最担心的事情。

    第二天,华人代表与日军开始商量具体条款。

    为了华人自治,哪怕山下奉文恼羞成怒的让华人n上交俸纳金加上抚恤3000万元,华人代表人盘算了半天也答应了下来,至于1万只枪要在一个月内完成,更是直接答应了下来。

    寺内寿一的智商比山下奉文和这些华人都高上太多了,谁都猜不明白他巨大的让步后面包含的种种祸心。

    华人可以自治,可却得符合日本人的要求。以此为前题,寺内寿一给新加坡设计了一系列的管理方式。

    华人自治n开始按日本人的指示,先进行一系列自治前的整合,从日本人提供的良民证样本开始。

    良民证看着稍有点古怪,却是老鬼寺内寿一n新加坡岛上的原住民、少数民族和华人、华人内部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手段。

    特制的良民证上不写民族不写原籍,只有一个空白格,上面写着:福建人、潮州人、广东人、客家人、海南人、峇峇娘惹人、马来人、印度人、欧亚人等等。

    这样的小手段很不容易察觉,可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群居心理,最后有意无意的形成了一个新团体,最终从大华人的身份变成了更小更多更散的小群体。

    再把新加坡分成几块区域,城区又分了几个行政区,随后要求各行政区开始建围墙,只留下几个口子通过。

    这根本就是慢慢的把新加坡也变成上海租界孤岛的样子。

    仅这两个政策执行下来,新加坡社会就开始出现了各种小小的混乱,随着时间发展会越来越大。

    头几天参加到华人自治n的人还天真的认为是华人自治,可不到十天,他们就发现自己就是日本人的傀儡,日军的要求一条条的送过来,问题都不大,事情也不复杂,可就是让他们忙的不可开交,没时间去想华人自治n怎么自治,变相的成了日本人的跟班走狗。

    什么都是日本人说的算,却什么都需要他们出头露面,内部也开始出现了分岐。

    寺内寿一挖的这个坑又大又深,他们一脚踩下去就直接掉到了坑里,爬都爬不上来。为了华人自治这四个字,又不得不按照日本人的说法去做。

    一次次是委曲求全,到了后来就演变成了顺从听话。

    日本人不来硬的,普通华人们就自我感觉良好起来,让交钱就交钱,甚至不少人还耍小聪明手工造了很多枪,充数交上去时也没有日本人追究,却没发现他们已经被寺内寿一的计划圈养了起来。

    山下奉文也好,甚至寺内寿一都没想到,新加坡和南洋各地的华人们居然在规定的时间内收齐了俸纳金和抚恤金历史上也是如此,总额据说相当于日本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五。

    按时交足巨款吓到了他们,让他们重新认识了南洋华人的作用,决定改s为剥削,开始对华人设定非常高的费税,并且要生产提供大量战争所用的产品。

    马来亚半岛的所有产出都运向新加坡,加工后,再输送到日本本土或者日军各部,新加坡的华人们虽然什么都上交的精光分文不落,可只要有饭吃,不被s,反抗的枪声也越来越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