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禹治水(第1/3页)  斗罗之逍遥山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疾风对着鲧说道:“首领你好,我们两个乃是蓬莱岛人士,你的孩儿与我们两个有缘,今日特地前来收徒,还请首领能够答应。”

    鲧听到疾风的呼哈欧立刻大喜,连忙说道:“多谢两位道长的看重,在下求之不得。”鲧在听到疾风和曹长青乃是来自蓬莱岛一脉,就立刻同意了,蓬莱岛那可是圣人道场啊,而且就连圣师也是蓬莱岛的人,这让鲧如何不答应呢?

    曹长青与疾风就在人族留了下来,一同教导禹。在禹三岁的时候,突然人族所在的地方,长江与黄河洪水泛滥,致使人族生灵涂炭,甚至都有威胁帝都的可能,这让舜不敢大意,连忙召集大臣商议如何治水,而在大臣的推荐中,说在黄河边上有一部落,由于这个部落常年生活在黄河边,而这次洪水肆虐,居然没有对这个部落造成很大的伤害,这个部落正是鲧生活的部落。

    舜在听说这此事之后,就猜想,这个鲧应该非常熟悉黄河的环境,并且对黄河的治理也有很多的体会,便下令,让鲧开始治理洪水。

    而鲧在接到共主召集之后也不敢怠慢,直接来到了都城,然后带领着舜派下的手下开始对黄河与长江治理。这一治就是十七年,但鲧的治理方法却并不是很独特,只有一昧的堵住洪口,但洪水实在太大,堵住这里那里又被冲开,致使洪水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反而还有更严重的预兆。

    舜在看到鲧只是徒有虚名,便直接下令把鲧给赐死了。当鲧死去之后,鲧的部落一片哀嚎,而此时已经二十岁的禹虽然非常伤心,但也感觉自己的父亲被赐死全都是因为洪水的原因,就这样,禹便有了一定要把洪水治理好,为自己的父亲平反的想法。

    而这一点,疾风与曹长青也是看在眼里,于是,在第二天,疾风便把如意金箍棒,也就是定海神针交给了禹,而当禹听疾风介绍定海神针的作用之后立刻如获至宝,然后每天都会来到黄河边上,丈量水位,并且还不时的改变位置。

    就这样,有了定海神针的帮助,禹虽然没有机会治理黄河与长江的水患,但却把自己所在的部落给治理的井井有条,部落虽然在黄河边上,但因为禹的治理,却从没有遭受过水患。甚至一些距离黄河偏远的地方遭受水患了,禹所在的部落都平安无事。

    这让一些部落都认为禹所在的部落是有神仙庇护的,所以,纷纷前来投靠,一时间,禹所在的部落成了附近最大的部落。

    而当禹三十多岁的时候,疾风与曹长青也认为时机到了,便开始给禹交代,让他主动扩张,并且收留那些因为水患而流离失所的人族。就这样,禹的名声也慢慢开始从部落里面往外传。整个人族都知道了禹的存在。

    而远在都城的舜,此时因为年龄的增长,感觉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了,便有了退位的想法,舜帝感觉自身功德圆满,也很想找一个品德高尚、聪明仁爱的继承人。这时,曾经向尧举荐过舜的四方首领又来禀告,认为大禹乃德才兼备之人,可以作为他的继任者。

    舜想了想便问道:“莫非就是那个治水无功被我杀死的鲧的儿子吗?”

    “不错”,一首领坦言道:“大王切不可根据父亲来评价儿子,这个禹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他能够继承大王的王位,对于人族将是一件好事情。”

    舜帝笑了笑道:“也好,我懂得你的意思。倘若禹真是一位贤德之辈,这个帝王之位将会是他的。”

    不久,舜不避前嫌,启用禹子承父业去治理洪水,也想借此验证一下四方首领的话,也好考验考验禹的品德。

    大禹由于其父亲之事,深感舜的信任,力图报答,因而治理洪水时不辞劳苦,兢克业业。他又招来了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大禹经过长期实地考察,确认仅用父亲堵决口的办法根本不行,而必须以疏导为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