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爹娘哥哥嫂子(第1/3页)  抗战之太行山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胡家村不算大,可也不算小。

    不大是因为这里只有十几户人家,当然人家得有几十家。这里的一户可不是一家,比如胡周他爹叫胡老根,胡老根算一户,然后分出来老大家,老二家……

    山村么,高高低低的地形,在没有现代挖掘设备的情况下,村民们只能因势利导,所以房子并不是全挨着。

    村子中央的土地还算平整,最好的一块地留给了胡家祠堂,次一点的留给了土地庙,再次一点的才是村民们住的地方。祠堂跟土地庙前是一个不大的广场(土的),广场边有一口井,井里有一口泉水,泉水顺着井沿流出形成一条小溪,小溪顺着石板路流到河里。而井边是全村唯一的一台石碾子。

    胡老跟家紧挨着土地庙,房子比较老,面积却比较大,房间也多。毕竟住着一家七口人。

    这天早晨,胡大娘像往常一样起床喂鸡,一边喂一边吆喝。

    “老大家的,咱娘俩今天摊煎饼,把老大喊起来让他跟老二去山里挖点碳给老三家送去,没看天冷了么。他爹,起来把这只黑鸡给杀了熬汤,熬好了给老三家送去,翠儿(胡家老妹),你去把小山子跟丫丫接过来,回头跟你三嫂二嫂去山上割草,多割点,割完直接送你三哥家,今天我去看着三儿。大娃二娃起床了练武。”

    老大老二老妹——————“娘,你确定俺是你亲生的?”

    胡大娘个子不高,五十多岁的人虽然头发花白但却身体硬朗。一双大脚板踩在地上咚咚作响。吆喝完,就去生炉子做饭。

    随着胡大娘的吆喝,整个山村仿佛活了过来。烧火的,挑水的,准备上山的下地的,吆喝牲口的,安静的小山村一瞬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胡大娘这十多天是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被抓去当兵的三儿回来了,难过的是三儿一直昏迷不醒。当听到找老大夫说三儿随时会死的时候胡大娘觉得整个天都黑了。可是随着这些天的照顾,三儿的呼吸越来越稳,身上的伤口也都愈合了,胡大娘心里也多了期盼。(久病床前无孝子,儿躺病床母流泪。看到这本书的朋友,多陪陪父母。虽然现在这本书收藏2有一个还是我收藏的)

    其实,老三家的用和谐君喂老三的事,胡大娘知道。知道后胡大娘心里直高兴,一直给老三家送好吃的给老三家的补身体,毕竟一个人得喂两个人。胡大娘暗叹,要不是老娘老了和谐君没水了,还用得着你来?(笔者儿子断奶后生病住院,孩儿他娘就恨自己断奶了)

    正在生火的胡大娘突然听到,一阵咚咚咚的跑步声,还有喊娘的声音。隔着篱笆,看到老三家的一路跑来。别看胡大娘人老,眼睛却不花。看到老三家的脸上流着泪,一路小跑一路哭爹喊娘的过来,心里突然咯噔一下,莫非??一瞬间,仿佛所有的力气都消失了。胡大娘慢慢的坐在了地上。

    “娘,娘,你咋了娘?胡周醒了,胡周醒过来了”胡大娘感觉有人扶住了自己,还在耳边说话。她说啥?

    “你咋了娘?你可别吓俺!三嫂说三哥醒过来了,正在跟小山子和丫丫玩呢”这是老四的声音

    “你说啥?俺家三儿醒过来了?”一瞬间满血复活的胡大娘一把抱住孙巧儿的胳膊,脸上带着疑问和期盼,生怕刚才听错了。

    “嗯,孩儿他爹醒过来了,俺出来的时候都坐起来了,正在逗山子跟丫丫玩儿呢”孙巧儿连忙点头说道。

    “那你还咋哭着跑过来了呢?”胡大娘一脸埋怨

    “俺这,俺这不是高兴么”

    “哈哈。先别说了,快去看看去,走走”胡老根这才插上嘴。

    “走走”“走走”胡老大夫妇抓紧抢戏

    “去看三叔喽,去看三叔喽”大娃二娃抓紧露脸。

    “那谁,去通知你二哥二嫂。”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