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崔耕游记,上(第1/3页)  抗战之太行山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各班排的火力好安排,警卫排变身6个步兵班的警卫连,其他装备都一样,只是把掷弹筒换成60迫,还是三人一组。这样一个警卫连就有6挺轻机枪6门60迫;重火力连改成炮连;剩下的6门60迫跟4挺民二四组件团部直属重火力排,人数80;组建了一个60人的团部直属运输队,用来在作战时运送弹药;下面各连队的编制不变,多出来的重武器平均分配下发。82迫全给了炮连,人少就扩编。汉阳造全部换成中正式,训练弹再每人加三十发。缺少制造能力,子弹只能省着用。至于多出来的人手就从民兵当中扩充。经过整改之后保安团有了1260人。

    对于这次的物资下发,军政部的头头脑脑门不是集体抽风,也不是集体脑袋被驴踢了,而是有苦难言。

    1938年2月10日。随着华新社等多家媒体的报到与播放,《我的祖国》《英雄赞歌》《保安团之歌》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已经传播到广大战区的官兵耳中。以前军队里也有军歌之类的歌曲,却没有哪一首歌能如此的打动人心。

    淮河北岸国军阵地,鬼子的进攻部队接着炮火跟坦克的掩护已然接近。驻守的51军士兵们面对着肆虐的炮火跟喷吐着炮弹的坦克,怒目而视。他们的目光中没有恐惧,只有强烈的怒火。此刻,他们的脑中已经没有了战场的纷乱,只有一首旋律在回旋,只有一个声音在回荡。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滴,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一股保卫家乡视死如归的信念在士兵们心中慢慢升起,犹如传染般地席卷整个阵地。此刻,他们的面前已经不是号称不可战胜的鬼子,而是进犯我家乡的豺狼。豺狼来了,那就拿起猎枪打死他们。

    “风烟滚滚唱英雄……”不知道是谁起了个头,一首《英雄赞歌》蓦然出现在众人耳中。然后,一个人,十个人,千个人,万个人跟着唱了起来……在鬼子们隆隆的炮火下,一首歌曲就这么在阵地上飘荡。直到打退鬼子们一次次的进攻,直到增援的59军赶到。没有命令,没有呼喝,鬼子的坦克一旦离阵地近了,见到有机可乘的国军士兵们便自发的绑好手榴弹、抱起炸药包冲向鬼子的坦克。他们喊的口号也不再是单一的“国存我死”,有的喊着“祖国再见”有的喊着“我是英雄”还有的喊的是“血拼到底”……

    鬼子的一辆辆坦克就在这种视死如归的气势下被引爆,被炸掉。无数英雄的鲜血永远的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埋进了祖国的土壤里。

    重庆行营里,光头佬默默地喝着茶水,静静地听着中年帅哥的讲述。听完之后,慢慢的放下茶杯,说道:“这首歌曲的战斗力,可比一个德械师。对于这样的歌曲,我们要重视,要多一点。那个胡一舟有什么新的情况吗”

    中年帅哥很是一愣,光头佬啥时候关心过一个保安团长的事情了?“没有啥新的情况,他的保安团在一个隐蔽的山坳里,很少能跟外面接触到。不过情报部门的新情报是他所在的县城鬼子又调来的一个大队的兵力。”

    “一个大队?附近是谁的防区?”

    “…………”

    “那就再给他点编制吧……”

    第二战区的失利,东面战场的激烈进行,在太行上南麓这个小小的地方,已经无兵可派。有南河省的驻军在,光头佬也只能希望胡一舟能够抵挡一下,发出情报而已。至于保安团是否覆灭呵呵

    军政部接到光头佬的命令后,就在纸堆里扒出了过年时胡一舟的战报。参照上次的物资稍作删减之后便派了崔耕下去。主要是诸位头头脑脑的对战报上的战损比有异议。

    崔耕在军政部呆了也有好几年了,部队去的也不少,核实战功的工作也进行过很多。下面的部队谎报战功,续报损耗的事情已经是屡见不鲜。“喝兵血”已经成为了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