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伏击进行时(第1/2页)  抗战之太行山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火没有点,油也么得烧,鬼子也没有来。

    3月3日清晨,在等待中小憩了一夜的保安团战士们睁开了惺忪的眼睛。昨晚除了轮流值班的哨兵,战士们都睡的很好。一块大大的兽皮垫子,一床不算厚的棉被,一个班的兄弟们躲在山包后面往一块一挤,睡。

    情报显示得很清楚,鬼子大概上午十点钟路过。侦查兵也派出去了三里地。

    同行的八路军战士们就没这么好的命了,没垫子,没被子,只能几个人靠在一起背靠背的休息一会,奢侈点的还能抽根烟。同样是当兵的,这待遇差距……不过八路军的战士们也没啥意见,一年年的吃不好穿不暖,来了趟保安团,不但吃了几天好饭,还白得了一身新衣服,虽然衣服染的黑一块绿一块儿的,可总算是新衣服不是。

    当天亮时观察周围的人的时候,八路军战士们才发现,这衣服一穿,往地上一趴,居然有“隐身”效果。人就在那里,可你不仔细看,还真难发现。这时候八路军战士们才知道,这可不是胡一舟贪便宜买了些“染废了”的棉布来做衣服,这对于经常在山间活动,时不时来个伏击战的八路军士兵来说简直是“宝衣”啊。

    天亮了,喝着水壶里的凉开水,吃几口随身携带的军粮,空空的肚子立马不饿了。战士们陆陆续续的进入了阵地潜伏下来。这“军粮”还真是好东西,就吃了几口,还真道。伏击阵地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暴露,现在众人是去也不是不出去也不是。

    牛车还在缓缓向前,离着地雷是越来越近。战士们有心过去阻止,却没有得到命令,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牛车压向地雷。而后,什么事也没发生。牛车依然慢悠悠的向前,老农继续在车上打盹。

    怎么回事?地雷就埋在那里,战士们记得很清楚,可怎么就没响呢?得不到答案的战士们只能压下心头的疑惑继续潜伏。

    上午,九点半,侦察兵回来报告,运输车队已经接近三公里处,12辆汽车,前后汽车上拉的鬼子,中间是物资,前面还有六两跨斗摩托车开路。鬼子没有山炮,只在每辆汽车打过一仗,可那是在夜里,鬼子看不清,就当是打靶子给练了枪法了。这次面对着活生生的人,难免紧张。缓解紧张的办法有很多,许多保安团的士兵嘴里就在无声的念叨“身后就是家,鬼子来了杀”“鬼子上山瞄他的头……”……

    等待,往往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鬼子打头的汽车在战士们的眼中仿佛就是乌龟在爬一样的慢吞吞。几个负责埋设地雷的士兵则是紧紧的盯着那颗牛车摩托车经过都没有爆炸的地雷。心里在嘀咕,地雷不会坏掉了吧?

    在万众瞩目之下,鬼子的汽车终于压过了地雷,然而地雷却没有爆炸,鬼子的汽车也只是稍微有所晃动,就跟路上压一个小土坑没啥区别。就在众人失望的时候,鬼子的汽车底下突然一声巨响爆出一大团火焰。鬼子的汽车被高高的抛起然后再重重地落在地上,车上的鬼子兵则是被冲击波远远的抛飞,一个个以诡异的角度扭曲着陆。

    “用量刚好”胡一舟抚摸着上嘴唇的胡子茬默默地想着。

    地雷,是发源于我国的防御武器。价格低廉,制造简单。分类主要有反步兵雷跟反坦克雷两种,反步兵雷又分出一个反步兵跳雷。起爆方式有压发式、绊发式、松发式。胡一舟埋设的地雷属于松发式的反步兵地雷,就是用药大了点。

    许多的影视剧里面都会有这么一个场景,一个士兵踩上了地雷,然后站着不动了,大声要求战友们远离自己。这之后就会有主角或者主要配角出现,绑绳子也好,压沙袋也罢,甚至用手按着都行,最后都免不了把踩地雷的士兵的鞋底子割下来从而排雷。(详情请见电影《集结号》)

    鬼子的汽车可没有士兵们脚底的敏感度,所以就这么开过去了,被地雷送上天也就成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