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伏击战开始(第1/3页)  抗战之太行山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躲在战壕里的杨喜神情紧张的听着外面的动静,一旦地雷炸响,手里的引爆器就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起爆。

    杨来跟杨乐的步枪背在了身后,大枪就放在跟前。他们的位置离着鬼子很近,步枪用不上了,近战拼刺,还是两米多的大枪好使。

    在杨氏兄弟的手边,是一人三颗军用手榴弹。手榴弹的拉绳已经拽了出来,就等着往外扔了。

    附近的王毛把心爱的两个手榴弹也准备好了,在怀里揣了这好几天,还真有点舍不得扔。为了打鬼子,也只能“忍痛割爱”了。为了对得起这两个手榴弹,等会儿一定要扔进鬼子堆里。

    申家山,炮兵观察员已经就位。山梁后的炮兵连阵地上,11门82迫一字排好,各自的目标都已经调整好,就等着地雷炸响了。

    王副团长则是带着三营入了李家庄东边的阵地。鬼子已经过去了,他们负责断掉敌人的后路以及阻击潞城出来的鬼子。他们的任务很重要,叶团长便把仅有的两门82迫交给了王副团长增加火力。负责炮兵的柱子就跟在王副团长身后。

    分散隐蔽在东侧山梁上的袁革他们已经从隐藏的断崖下面爬了上来。此刻正隐蔽趴伏在山梁上,用手里的步枪寻找自己的射击目标。鬼子走的很是认真,丝毫没有注意到东侧的山梁上多了80多个黑洞洞的枪口。

    想要看人是看不到的。精确射手们都穿着经过胡一舟改良的民国版“吉利服”,连手里的枪也做了伪装,又加上他们深得潜伏之术,被发现的可能微乎其微。

    最重要的是,急着赶路的鬼子们根本就懒得多看边上一眼。

    鬼子的队列在蜿蜒的山路上缓缓向前,排头的骑兵已经接近了第一颗地雷的位置。

    申家山,陈旅长他们已经从隐蔽点走了出来,各自找了个舒服的位置拿着望远镜观察鬼子的动向。鬼子已经进入了伏击区,此刻已经无所谓暴露不暴露了。

    鬼子不会因为远处山上出现几个八路就会落荒而逃。远远地看见人家就跑的那是兔子,不是鬼子。

    就在鬼子的骑兵即将踩上地雷的时候,正在通过望远镜观察鬼子情况的几个人的眼睛立马睁大了。

    就连胡一舟也是如此。历史上,自从定向雷被发明以来,就很少能在大型的战场上集中使用。近百颗定向雷伏击一千多鬼子的场面,后世可是看不到的。哪怕是在抗日神剧里也看不到。

    轰……久违的爆炸声终于响起

    随着爆炸,一大团火光腾空而起,随即又化作了黑烟,在神头岭的山顶上腾空而起又随风飞远。

    紧随爆炸而来的,则是一千多颗四处飞溅的钢珠。直径三毫米的钢珠在强大的动能下从土里飞出,飞向近处的战马,人体,山石,草丛。而那匹踩中地雷的战马跟它的骑手则是在冲击波跟钢珠的双重作用下直接被撕成了碎了肉。

    如果说地雷巨大的爆炸给周围的鬼子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那么紧随而来的爆炸声则是给整个行军队列的鬼子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第一声爆炸,就是攻击部队开炮,引爆定向雷,远程火力开火跟投掷手榴弹的信号。

    在听到地雷的爆炸后,手里紧握起爆器的战士们用平生最快的速度在起爆器上连着按了三下。按完了起爆器,就接着把放在手边的手榴弹拉火扔出去。

    就在休整的这十几天里,胡一舟已经命人把起爆器改成了米军m18a1定向雷的起爆方式。方便,快捷,有效。

    随着战士们的动作,80多颗隐蔽放置在公路两侧的定向雷跟掩埋在几处较窄地段的地雷几乎被同时引爆。九万多颗直径三毫米的钢珠在同样巨大的动能下飞向了公路,去击毁,去击穿所有挡在他们前面的目标。

    走在最外排的鬼子们倒了血霉,他们是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