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古老桃花镇(第1/3页)  女人村里的男壮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十几年的事江川知道一些,可桃花源的历史,江川知道的也是道听途说的星星点点。 关如龙饱读诗书,知道的事情很多。滔滔不绝谈古论今,说起桃花镇上的人和事就是一本活历史啊!

    追溯远古,在齐鲁腹地的山旮旯里,零星分布着好几个大小不一的小村子。几个村子三面环山,山虽不甚大,也可以说是小山包。几座小山山名却很响亮,桃花山,玉皇山,九鼎铁砂山,花山,隽山浮山,青龙山,炒米山,小鬼山等等。每一座山都有源远流长的故事。群山环绕之中有一个较大的村镇叫桃花源。后来改叫桃花镇,桃花源的来由无从查证,传说是因为村子的南边有一做山名桃花山。山上漫山遍野的桃树林,桃林没有人管理,春天的时候桃花盛开。芳香十里,这里的小孩子们的乐园。折完桃花摘桃子,一山桃树,秋后却见不到几个熟桃子。春看桃花遍山崖,秋来一地黄树叶。桃花源的正东一里路,两个小村子叫街道坞和槐树洼。东南方向一个村子叫上仙庄,东北方向一个村子叫道林村。正北方隽山脚下的两个小村子,是隽山屯和马到头村。虽然地处不大的山里,却也人杰地灵。算是四方行商地处交通枢纽,桃花源因为地处中央地段,还有每隔五天的集市由此得名。

    很久很久以前,几个村子中间有一座很大的寺庙。寺院东西不是很宽,南北却很长。寺院的厚墙外是道林村,南门前是上仙庄。西边是桃花源。寺庙南北有五六华里长,住在最北边的值班僧值要关山门,要骑马跑到南边去。斗转星移历尽沧桑,寺庙中道衰落,寺院日渐萧条。某日有一京城大官告老还乡经过寺庙,小住一段时日。大官带两个仆人,衣着简朴却吃住起居讲究。大官与方丈谈经论道很是投缘。方丈婉言请大官出资帮助寺院复兴,大官笑而不答。大官临行之时,方丈送至寺外话别。

    大官对方丈曰:“骚扰大师数日,承蒙款待。老夫两袖清风无以为谢,大师相托之事,老夫有书信留在客房。另赠茶叶小两,一并书信放于几上。望老方丈仔细阅读。”

    大官走后,方丈拿到了茶叶和书信。打开一层层草纸一小撮茶叶,没有什么稀奇。展开书信阅读,书信只有区区两言十个字,井东三丈金,井西三丈银。方丈不解其意,以为大官戏言。茶叶书信一起放在方丈室的墙上佛龛之中。

    多年之后,寺院庙产日渐萎缩。只有一个老方丈带着一个年轻的徒弟,香火暗淡,大片的庙产拆除变卖。师徒俩的生活只能靠徒弟去村子里化缘度日。年轻的和尚经常给桃花源里一大户人家做活换取柴米,大户人家有一小姐芳龄貌美。小姐看上了文武兼备知书达礼年轻体键的小和尚,一来二去两个同龄的年轻人谈起了恋爱有了私情。消息传开,让老方丈知道了。家有家法,寺也有寺规啊。和尚的戒条更多,和尚破戒要受烧刑处罚。大户人家就一个独生女孩,女孩的父亲曾经是一个文举人在外经商。为了女孩的事特意赶回家回来,小姐已有身孕。小姐闹的厉害非小和尚不嫁,听说老和尚要惩罚小和尚,哭闹的死气活来。小姐是举人的掌上明珠,举人家里也拿她没有办法。举人安慰女儿一定给她想办法救出小和尚,有事还是本家急,举人摆下酒宴召集本家有头面的人商量对策。

    小和尚俗名江武,自幼被老和尚收养为徒。教小和尚读书习武,小和尚在附近的村子里人缘极好,举人特意从外地回乡商量小女和小和尚的事怎么办。老方丈一意孤行要惩罚小和尚,烧刑之后,十之八九都死了。九死一生捡回一条命也残废的不像人样了。有人给举人出了一个馊主意,想办法让老方丈也破戒。老方丈破了戒必然没理由惩罚小和尚。举人找人夜里偷偷潜进方丈室,把一只女人的绣花鞋藏在老方丈的被褥底下了。白天举人带人去找方丈说理,让老和尚有口难辩放了小和尚。

    事情办妥了,举人带人来到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