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特别年代(第1/2页)  女人村里的男壮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一夜之间风卷全国。 大街小巷大字报大标语,广播大喇叭。满天红旗迎风飘扬,革命小将斗志昂扬。各种名称的司令部造反派,如雨后春笋蓬勃而生。半大小子自己就封一个司令员,鸡毛真的成令箭了。说到底就是几个不熟的青杆子二百五。穿一身黄衣裳,胸前戴一个像章,胳膊上套一个红箍子。坐火车不买票,到哪里那里还要提供食宿。大串联大批判,革命有理造反有理。

    大事小事上纲上线。地主富农右倾分子,领导干部政府机关成了革命对象。臭老九走资派,游街示众交代历史问题。砸古迹烧古书,一时间沸沸扬扬乌烟瘴气。工人罢工闹革命,学生罢课闹革命。小学生也站在教桌上喊造反,农民也在闹革命,不种地吃什么,粮食还是要种。抓革命促生产。

    后来几年,江义和兰英又生了四子江川,五子江凭,小女江风。大哥江仁家里又生了江东江青两个男孩,江丽一个女孩。

    桃花镇的地处很过别,丘陵不叫丘陵,平原不是平原。总之是高娃不平的纯农村,该造反还造反。造反也要搞生产,兴修水里,南水北调。搞大寨田,平整土地。

    桃花镇南水北调,修了一条长达几公里的群英渡槽。历时几年工程浩大,渡槽修好了,提供废水水源的化肥一厂也倒闭了。平整土地,落差十几米的三片地硬是把高出的一块那道矮处去,好使用农业机械化。表面的沃土拿走了,露出了贫瘠的石吧砬子,用上机械化也不多长粮食。

    割资本主义尾巴,做点小买卖就是搞投机倒八。自己家里养的鸡下了鸡蛋拿出去卖也是搞资本主义。喂头猪只能送到县城里的食品厂,布票粮票肉票。什么都要票。物资全部凭票供应,很多时候有票也买不到东西。

    桃花二大队还算好过的,全公社划分了十五个自然村。一溜山庄的五个小山村都是吃国家的返销粮过日子。文义在生产队的活干的很少,常常推病在家。其实是早出晚归外出耍手艺,会木匠手艺的人很少,造反也好,革命也罢。日子还要照常过,那个村也有盖房的。那个村也有结婚的。盖房就要做门窗,结婚就要做家具。一个人家有事就干十天半月,后面排号等着的一大溜。好菜好饭吃着,工钱拿着。文义一个人挣的,大孩子再在生产队里整点工分,一家拾多口人的日子很好过。

    桃花二大队分六个生产小队,江义一家在第二生产小队。小队长也来找过江义,让江义出工下地干活。江义推说有病干不了,小队长说让干点轻松的。看个场院什么的。江义说自己坐下就犯困,看场院责任大丢了粮食赔不起。小队长家里有时候也有事找江义帮忙,江义不拿他的工钱。小队长来找江义几次,江义不搭理他,小队长也拿江义没办法,后来也懒的找了。

    革命造反时间长了人也皮了,江义的几个孩子也大了。人多劳力多,挣工分也多。大队里也开始打机井上机械。桃花二大队靠近南山,山地多。主要农作物还是地瓜,秋后不多的一点玉米高粱大豆收完了。就是刨地瓜分地瓜,一部分运回家,一部分就在地瓜地里切成片晒地瓜干。文革时期风气不错,各村都有民兵连巡逻,各家都有自家的还顾不过来,也没人偷别人的。地瓜干晒干了各家收各家的,过秋要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里天气的好坏,决定着一年的口粮。如果天气不好,秋雨连绵。地瓜干会发霉烂掉,收完地瓜还有胡萝卜。胡萝卜的产量很高,按人口分片分段。分好了自己刨回家存起来,每家每户家里都有地窖,条件差的人家这胡萝卜也是一个冬天的主食。

    石碾石磨是主要的加工工具,地瓜干挑选好的,玉米高粱挑出里边的小石子。先上石碾压一遍,再用水泡过以后上石磨磨一遍。做成煎饼,大队里有一台电磨。大伙手里没有钱,只是过年过节磨一点小麦白面,平常排队用石碾也没人去用电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