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章 新军制(第三更,求月票)(第2/3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会成倍的增加,甚至可能会导致战役的失败。在中国古代史上,只有少数名将拥有指挥十万军队投入某一场战役的能力,或许,这也是他们之所以身为盖世名将的原因。

    而在近代军事史上,于一场战役之中投入十万人,要到拿破仑时代才初步具备指挥通讯能力,而他依靠的是专业的参谋作业和传令兵。可即便如此,也经常碰到了问题,滑铁卢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挥通讯上的失败。

    也正因如此,才不能够直接套用后世的军制,即便北洋新军的编制,也有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以及专业的参谋班底作为支撑,如此,才有了“镇军”的编制。

    而在此之前,湘淮军的采用的营制,其实就是明清时期中**队的“常备编制”了,也是大多数军官和传统军制指挥能力的极限。

    当然,有资格发表意见的,也就只有他们两人,至于于树杰、于小宝等人都是选择沉默,毕竟,他们过去顶多只曾指挥过一个小旗几百人,而现在他们却要指挥多达几千人一营兵,一个个都显得很是谨慎,那里还会发表丝毫意见,即便是曾经领过辎重兵行军至常熟的于树杰,也选择了沉默,正是因为率领过大部队,所以他才知道,指挥几千人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金生、,你们所言极是!”

    肯定的点点头,朱明忠赞同道。

    “俗话说“人过一万,无边无沿,人过十万,扯天连地。”,韩信点点多多益善,可天下毕竟只有一个韩信”

    环视着众人,在他们的脸上,朱明忠没有发现丝毫不服的神情,对于这些前还只是江阴城中寻常百姓的家伙,别说是让他们指挥万人,便是指挥数千人,恐怕都是个问题。

    “所以,自然不能照着韩信的办法来,至于我忠义军的编制,我寻思着,将全军分成三十营,每营两千五百人,每营四个大队,一个辎重大队”

    因为火炮的数量不足,所以朱明忠并没有把火炮分配到各营,而是把火炮集中三个营中,只不过这里的营,和后世的营不同,按明军的营哨制,每营多达三千余人,相当于后世的团,甚至混成旅。

    这与过去朱明忠在镇江借鉴北洋新军的营制截然不同。这是因为随着对明代军事体制的了解,他在营哨制的基础上借鉴后世武警的编制,制定了新的营哨制,在适应时代的同时,同样也适应着他的一些行为习惯。

    毕竟相比于镇协标旗队棚,营大队中队对应团营连,反倒让他更习惯一些,至于排、棚,前者是以一排为单位,后者是以帐篷为单位。至于营也好队也罢,则是这个时代最寻常的编制,如此一来,这个时代的人们,也能适应这些编制称谓。

    “等将来,军马充足之后,每营可以设立一个骑兵大队,一个炮兵大队”

    对于新的编制,众人自然不会反对,其实,对此朱明忠早就有了准备,毕竟军制从来都是一支军队的核心,这种核心自然都是以主帅的意见为主,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军制,以三千人左右为一营的编制,是这个时代的特点,或许在未来,这些营会被不断加强,但仍然会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但现在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军队的编制,而是另一件事。

    “我忠义军的营制,目下既然已经定下了,那么,还剩下一个问题,就是这些部队,如何编备,除了五尺长枪之外,咱们在南京缴获的盔甲如何配置,当然,还有鸟铳等兵器,这些如何编配,直接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还希望大家各疏已见”

    看着众人,朱明忠注意到当他提到盔甲的时候,几乎所有人的神情都是微微一变在,通济门的血战给他们带来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恐怕就是长枪无法刺穿清军的盔甲。身处最前线的他们,曾深刻体会到那种长枪无法破甲的无奈,也正因如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