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7章 卡龙炮(第一更,求月票)(第1/3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史司与张迪两人的建议建造武装商船的报告递到经略使衙署的时候,朱明忠这会正在翻看着铸炮厂的报告,在过去的几个月中,铸炮厂一直在尝试着铸造实心炮坯,然后使用镗床膛铣炮孔。

    基于对近代火炮铸造的了解,朱明忠自然知道,18世纪后直至19世纪中叶,欧洲的火炮就都是采用铸造实心炮坯的方式加以铸造,尽管有着炮芯松软等问题,但其火炮性能却仍然得到幅度提高。

    尽管铸炮厂的试验碰到了一些问题,但是经过不断的尝试,现在铸炮厂已经成功的解决了其中的一些技术问题。

    “刀具损耗太快嗯,这是肯定的,毕竟用的是碳钢刀具,等以后有了高速钢,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自言自语中,看着报告中中空法与实心膛孔法两者的性能对比,同样的12磅炮,后者的寿命高达875发,相比于前者提高了27.3%。

    “也许是时候考虑一下卡龙炮了!”

    自言自语中,朱明忠又一次从抽屉中取出了卡龙炮的图纸,这是胜利号那本电子书中的附图。

    18世纪的后几十年,英国海军实现了两个重大的技术革新,一是用铜板覆盖船底,从而提高了海军军舰的寿命,二是采用了大口径的卡龙炮,增强海军军舰的火炮威力。

    而卡龙炮正是本杰明罗宾斯、约翰穆勒等火炮理论家的思想的实践。早在1747年出版的罗宾斯的小册子里就建议把所有18磅以下口径的舰炮更换成重量相同的口径更大的火炮。他的这一建议的出发点是因为在历史上,大部分海上战斗都发生在近距离,此时火炮的破坏力会随着炮弹的尺寸不成比例的增加。同时他建议把此种火炮的发射药的重量减为炮弹重量的三分之一,从而减轻火炮的重量。而皇家陆军军官学校的教授穆勒认为应该制造更轻更短的火炮,火炮的游隙也要缩减为炮弹直径的24分之一。

    当然,他们的建议最终成为现实,是基于一个基础——技术进步的基础。到18世纪后期,英国在火炮铸造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此时的火炮不再像过去那样直接铸造出中空的炮身,而是先铸造出圆柱形的实心炮体,然后再用镗孔机钻出炮膛。卧式镗床、砂模铸炮、灰口铸铁等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火炮的可靠性和精确度,也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也为卡龙炮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卡龙炮在当时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火炮类型。它的倍径接近于榴弹炮和臼炮,然而使用方法却是像加农炮一样平射。它只有单个炮耳,炮钮上带有圆环,炮口部位没有外扩,反而內缩。它的口径巨大,甚至可以达到64磅,但是重量比同等口径的加农炮要轻很多。也正因如此,军舰上可以用威力更大的卡龙炮替代重量更重,但威力较小的舰炮。即使是口径最大的64磅卡龙炮,其重量也轻于口径远小于它的32磅加农炮。

    虽然卡龙炮炮身短、装药少,随之带来的是射程短、精度差,但是在海上这种缺陷并不明显。由于在风帆时代的海战中,200码这种很近的距离是正常的射程,卡龙炮的精度和射程完全可以满足这种距离的作战需要,而且其发射的大口径炮弹又破坏力十足。

    “实心铸炮、膛孔、灰口铸铁技术上应该没有问题!”

    点点头,朱明忠随手便将那份卡龙炮的图纸放进一份准备发往兵工厂的公函中,很快它就会被送到铸炮厂,则铸炮厂进行铸造。

    “船底覆铜板等到使往日本的商船回来后,有了铜,才能实施,眼中先这样先凑合着。”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很多新技术的推行总是受制于原料以及技术水平,对此,朱明忠可谓是深有体会,就像现在铸炮厂的刀具损耗速度过快,导致火炮成本的上升,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刀具,而且因为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