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6章 甲兵(第二更。求月票)(第2/3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保”就是各户之间联合作保,共具保结,互相担保不做通共之事,就是1家有“罪”,9家举发,若不举发,10家连带坐罪。

    不过这会,众人显然没有什么心思问及这些事情,他们只是心神纷杂的瞧着那谁都看不懂的告示,更多的人则是用看笑话的心态瞧着赵满屯,毕竟众所周知,他终日累死累活的,就是为了多开两分地,而现在好了,那新开的地还没见着收成,就被官府给“收走”了。

    “满屯,早就说过你,这地啊,不见得非要开多,你瞧瞧,这官府一张嘴,你的地可不就没了”

    在他人的笑声中,赵满屯失魂落魄的朝着家的方向走去,回到家后,他整个人就像是大病一场似的,非但当天晚上没有吃饭,在接下来的几天之中,成日躺在床上,那模样和大病一场的人没有任何区别。

    我的地没了!

    他总是会在那里喃喃着,在那里心痛着,心疼着“他的地”,心疼着梦想的破灭。

    就这样过了五六天,他才缓过神来,尽管从床上站了起来,可瞧着冒出苗的田里,他的心里却依然沉甸甸的,

    对于他来说,官府的一纸通文,彻底的让他的梦想破灭了。而此时的他并不知道,一场更为剧烈的冲击,正在等待着他们。

    四月初六,按照官府的文书,保中所有的男丁都到镇公所或者乡公所集合,这公所其实不过就是一间旧土地庙,当各保的男丁们慢慢的开始聚集的时候,镇长刘仁杰早早的便到了公所,一身儒袍的他的脸色显得有些难看,而在他面前,则坐着一个人,这人身上穿着红呢军装。

    “刘镇长,你是读书,我是个粗人,不懂什么大道理!”

    坐在椅上的王得柱,说起话来,粗声粗气的,可却是底气十足。

    “可这道理说的很清楚,这“甲兵制”实是为了保我大明江山,既然大家都是大明的百姓,这保家卫国,便是本分,那便不容拒绝。”

    “经略扫荡江北,复我大明衣冠,自是有恩于我百姓,可从古至今又岂曾听说过如此掠民为兵的?”

    刘仁杰看着面前这个军官,试图争辩道,他是大明的秀才,一直以不仕清为傲,在推行保甲制之后,他只当是天下很快就会太平,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不过只是太平几个月,这官府居然照册点兵了。

    点兵!

    作为读书人对于照册点兵,他并不陌生,木兰辞里就记有“点兵”,可他却不曾想到,有朝一日,在大明,居然也会点兵。

    “掠民为兵!”

    眉头一挑,王得柱的脸上显出不快来。

    “刘镇长,哼哼,这点兵又岂是掠兵,一甲一兵,这是王法!”

    “是那家的王法!”

    刘仁杰大声反问道。

    “江北的王法,刘镇长想不想试一试这王法!”

    眼睛一横,王得柱的语气显得很是强硬,在说话的时候,他的拇指甚至还一推刀身,那刀身微微出鞘的响声,虽是不大,但却让刘仁杰浑身猛然一颤,他立即意识到,现在可不是崇祯那会,清虏杀人是不眨眼,可那位经略也是果断之人,想着那些被废了功名的士子,他的心底一寒,那语气顿时软了下来。

    “可,可若是百姓不愿,难,难不成王长官还要强索人当兵不成?”

    “哼哼,这自不用刘镇长过问,若是不愿,自有法度在!”

    刘仁杰的软弱,落在王得柱的眼中,让他微觉诧异的时候,心底难免有些轻蔑。

    自有法度在!

    一句自有法度在!

    不知会让多少人为之心颤,即便是已经过去十六年,但是对于经历过剃发易服的人们来说,他们大都不敢以身试法。即便是面对着在他们看来极为“不合理”的“暴政”时,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