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8章 关陵(第一更,求月票)(第3/4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半会可以化解的。

    “当然,这只是就事论事来说,古往今来的战事,我等身为将领琢磨一二,自然可以受益非浅,无论或胜或负其用兵策略都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李子渊意味深长的说道。他从来就不是什么名将,也正因如此,才会在学习他人时没有任何负担,尽管在很多时候,他都不愿意承认,但是他却深知,无论是在用兵或者军制上,朱明忠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早就在他的身上烙下了不可磨没的烙印。

    当然,他也乐得继续沿用这些经验,毕竟这些经验经过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办法,甚至他在武昌的时候,也学着朱明忠设立了讲武堂,以便官佐们在其中学习分析古往今来的战术得失。

    可以说,其麾下之所能够屡战屡胜,和李子渊一直沿用着在忠义军中向朱明忠学习的练兵、用兵方法,有着很大的关系。只不过他自己并不知道,现在的忠义军已经和过去截然不同了。

    当然,现在李子渊并没有想到这些,他所想的是忠义军现在同样也已经挥师北伐,尽管清河那边的秘使告诉他,他们北伐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洛阳方面的压力,但是却依然让李子渊颇为不快,毕竟,对于原本已经把河南全境视为自己地盘的他来说,这等到从他的碗里捞食吃。

    可是,对方这种“下山摘桃子”的行为,反倒让他轻松了一些,至少这表明,他朱明忠绝不会在这场北伐中置身事外,况且,忠义军的动作,同样也有助于他李子渊北伐京师。

    不过眼下的目标就是那隐约可见洛阳城,只要拿下了洛阳,他就可以挥师过河,直取太原,然后出太行、入京师。

    到那时,天下谁人不知道他李子渊?

    就像在过去,李子渊会避讳曾在朱明忠帐下,是因为他自己亦不耻当初的背叛,可是现在却不一样,他会主动提及此事,因为他知道,对于世人来说,已经不会再有人在乎他的过往了,人们只会记住他的北伐义举!

    待他打下京师的时候,这北伐之功就尽归他李子渊,到那时谁还会记得当年旧事?

    “洛阳城里有什么消息?”

    将思绪从遥远的将来收了回来,李子渊向聂夫臣问道。

    “回军门,自军门领兵北伐之后,这洛阳城的日城门便日夜禁闭。目前清军在城外的设有一寨,与洛阳城互为犄角之势”

    一边解释着,聂夫臣一边在地上摆了几个石子,然后详细的介绍道。

    “知道洛阳守将是谁吗?驻守有多少八旗人马?”

    相比于绿营兵,李子渊更在意的是八旗兵,毕竟与绿营兵交了这么长时间的手,他知道,绿营兵打仗讲究一个“风势”,换句话说他们只会打顺风仗,可八旗兵却不一样。

    “现在洛阳城中守将乃是镶黄旗统领刘泽洪,其曾是我朝副将,随其伯父祖大寿一同降清。不过其麾下不过只有两千清军。真正主事的是绿营参将魏胜远,这次军门挥师北上,刘清泰领其驰援洛阳,现在应该是以其麾下的绿营为主,约万余人。”

    作为本地人的聂夫臣想了一下,一一回答道。这些情报都是他从旧时友人、同窗那里得知。

    听着城中主力是绿营,李子渊的眼前就是一亮,或许能策反也不一定。于是便开口问道。

    “哦?魏胜远?这个人又是什么来路啊?怎会投了鞑子?”

    军门的问题让聂夫臣叹了口气,然后说道。

    “军门,这魏家也是我河南本地显绅,他本是前朝举子,说来惭愧,末将与他本是同年,且又有交往,当年闯贼进犯时,他亦曾起兵助剿,后来清虏南下,右侍郎王鳌永将其招揽于,随后他便遣散麾下兵将,当起了顺民,后来刘清泰于河南操练绿营兵时,邀请其入幕,助其练兵,其目下为洛阳总兵。”

    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