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二章 禅房(一)(第1/2页)  建文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辅接替曹玉书,主持安南军政事宜,其中并不涉及到大政方针的改变,安南现有的军队、资源已经完全可以满足要求,所以与之同行的只有五百人的警卫营。

    与之相似的是倭国方向,设立于筑紫岛九州岛的海东都司,主要任务是屯田、剿匪以及练兵,而更东面的设立在倭国本岛西部的海东行都司,则以昔日的平安京为中心,与琵琶湖以东以足利义满为代表的诸大名对峙。

    海东行都司的任务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坐山观虎斗,等待倭国残部衰亡,即使倭国变成一片白地,也在所不惜。

    海东行都司指挥使为海云龙,佥事为铁无尘原军情局局长,监察使为叶平。

    海东都司、海东行都司都隶属征倭军指挥,如今征倭军军务由副总指挥安平侯瞿能负责,而总指挥历国公盛庸已于去年年底奉调回京,如今在军机处任职。

    新年伊始,朱允炆下达圣旨,撤销了征倭军编制,成立海东战区,下辖海东都司和海东行都司,战区总指挥由安北伯郭钥担任,原征倭军副总指挥安平侯瞿能卸任返京,主持京城防务。

    至于负责西北战事的徐辉祖和北方战事的平安,则还在京中,做出发前的最后准备。

    天界寺,原名龙翔集庆寺,原址在京师城南的朝天宫东侧,本为元文宗图帖木儿的藩王府,图帖木儿登基后将其扩建为寺庙,取名“大龙翔集庆禅寺”,简称“集庆寺”。

    集庆寺建成后,因其气势恢宏、建筑雄伟,迅速成为享誉江南的名寺。

    明王朝建立后,集庆寺被改名为天界寺。也许是早年的僧人生涯的缘故,洪武帝朱元璋对其情有独钟,多次驾临巡幸。洪武二年,奉命修撰元史的元史馆就坐落在天界寺内,当时的大儒宋濂、高启等人在此阅读史料,修撰元史,闲暇之余登高望远,品酒赏花,留下了不少诗篇期间,洪武帝经常驾临天界寺,看望史官,督查进度,期间君臣唱和,成就一段佳话。

    也许是天界寺过于繁华的缘故,在洪武二十一年,天界寺毁于大火,元文宗的遗迹尽化焦土。

    但是,某种程度上,这也符合洪武帝朱元璋的本意,故元的东西,还是烧了的好,朕的大明朝,需要的是一座根红苗正的皇家寺院。

    所以,洪武帝出内帑在聚宝门外的凤山上修建了新的天界寺,不仅在规模、面积、气势远胜往昔,佛教最高管理衙门僧录司也设立在天界寺内,同时天界寺还管理着京师附近的十数所寺院,鸡鸣寺也在其中。

    除此之外,天界寺还是朝见明皇的外国使臣学习礼仪之所,安南、缅甸甚至帖木儿汗国的使臣,都曾在此接受大明礼部官员的礼仪指导,然后才能够觐见明皇。

    作为一所皇家寺院,天界寺经常会有皇族、勋贵前来礼佛,平民百姓自然也喜欢来凑个热闹,所以天界寺内香火繁盛,信徒如云,堪称京师名寺之首,每到早晚课之时,梵音唱诵,香火漫天,让人心神空灵,有一种远离世俗尘的舒心之感。

    但是,对于萨木尔来说,却并非如此。

    她坐在椅子上,望着不远处的净室,脸色阴晴不定,兴奋、惶恐、渴望、担心种种情绪交替出现在这个寂静的竹林中,她似乎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但这却平白增加其心中的孤寂之感。

    这已经是第九次了,萨木尔心中道。

    她是来求见觉空大师的,也就是原蒙古大汗额勒伯克,只不过之前都被拒绝了,但萨木尔并不气馁,每天都来,这次终于被允许进入竹林,等待觉空大师下晚课,再行相见。

    在草原的时候,萨木尔已经知道父亲被明皇逼迫出家,法号“觉空”,每念及此,萨木尔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当然,这不仅仅是思念父亲,同时也是感慨自己身世凄凉,黄金家族的贵女、成吉思汗的嫡系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