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节 张辅(第1/3页)  建文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度在京里有自己的居所,谭远是本地人,只有张辅是外地的,王度本想让张辅和自己同住,但是张辅说自己的家人在城里租了个院子,自己去那里就可以了。所以三个人出了皇宫就分开走了。

    张辅一个人牵着马在西长安街上走着,经过贵宾楼往西转,可以看到一个二层小楼,是一个倒腾南北商货的货栈,叫“南北货栈”,离货栈后门大约五十米,有一个小院子,张辅推开院门走了进去,院子不大,中间一个碾子,旁边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张辅开心的叫道:“赵叔,文弼回来了。”赵叔猛地惊醒,抬头看见张辅进来,赶紧站起来,接过马匹:“少爷,怎么今天回来了?好像不是休沐的日子吧。”

    张辅笑道:“今天下午皇太孙召见,让我们写武学的教材,聊了一下午,晚上在端本宫吃了饭,之后就回来了。”

    赵叔喜道:“那就是可以待很久了吧,真好,小的每天都能看到你。”

    张辅苦笑:“赵叔,别这样说话,在文弼眼里,你就和我的亲叔叔一样。”

    “不敢不敢,小的怎么敢,这些年要不是老爷和夫人的照顾,赵三还不一定死到哪里去了呢。”

    “唉,你老人家真是的。”

    ......

    张辅今年十九岁,其父张玉原是元朝枢密知院,正二品的高官,其母乃是枢密院判王执中之女,称得上军事世家。张玉年轻时随元帝遁逃漠北,对蒙古人忠心耿耿,当时元主对张玉非常信任,赐予他正二品的高官,他也投桃报李,竭尽忠诚,但是随着北元在漠北的窘迫,南逃的汉人越来越多,他感觉到蒙古贵族看他的眼神越来越不对,不得已趁着元主巡幸东北,与纳哈出会面的机会,带着家人难逃,在广宁附近遭到北元的追杀,为抵挡追兵,张玉的亲兵几乎损失殆尽。赵叔名叫赵三,和哥哥赵二同为张玉的亲兵,为了保护张辅,赵二战死,赵三被元兵射中了膝盖,走路一瘸一拐的,无法从军,就在张家做了一个管事。张辅可以说是赵三看着长大的,这次张辅来武学,赵三自告奋勇要来照顾少爷。

    张玉投明时已经43岁了,被安置在济南,但他除了打仗什么都不会,只好继续从军,不过投明者甚多,且明廷并不信任这些降人,所以张玉也不受重视,再三恳请下也只是被任命为济南卫百户,因为对草原地理熟悉,所以被多次征调出塞,参与过捕鱼儿海之战,后归燕王,燕王倒是很器重他,但目前还只是燕王左护卫指挥佥事,称得上刚刚入流的小军官,他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了,作为一个武将,其实前途已经差不多了,因为在洪武十八年,皇帝就诏命指挥使以下官职,年五十以上,可以退休,让儿子接班了。但张玉雄心不老,立誓要做到故元的官职,但也确实感觉希望不大,就把希望寄托在长子张辅身上,就对张辅严格要求,手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贴在儿子的卧房和书房。起初张辅觉得自己在北元还算一个贵公子,到了大明反而要奋发向上,不由得很不适应,但好在识时务,在棍棒底下学会了努力学习,所幸基因不错,天资聪颖,年纪轻轻就是燕王右护卫的百户了,还受到了燕王的赞赏。所以这次朝廷办武学,燕王亲自挑选,就选中了张辅。

    张玉故元出身,弓马娴熟,为人豪爽,老当益壮,所以对雄才大略的燕王感觉很对胃口,非常忠诚。而且他还想要继续上进,就绞尽脑汁,因为现在大明的战事越来越少,上进的渠道也就越来越少了。多年的宦海生涯告诉自己,上进并不是要不感动是假的,他能感觉到这本书一定会流传下去,他甚至觉得皇太孙并不是不懂军事,只是没有上战场的机会,但是他和他的父亲已经效忠了燕王,就不可能再回头了。

    想到这里,他就让赵叔帮着磨墨,开始写这十天来的总结,主要是昨晚和今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