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心知肚明(第2/3页)  建文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封侯拜爵不在话下。宋忠很感激,保证一定会完成任务,不会让皇上忧心。

    将二人送走之后,朱允炆还是担心,怕出事情,可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派瞿能、盛庸、平安去,也许会好一些,但是由于身份的原因,恐怕都不是燕王的对手。

    北平,燕王府。

    建文元年的燕王,身体已经基本恢复,但是不再如往常的意气风发,面容有些憔悴,眉宇之间甚至有些忧郁和疲倦。此时他正在偏厅中研究着地图,身后的桌案旁边坐着两个人,正是道衍大师和左卫指挥使张玉。

    张玉逐渐进入了朱棣的密谋核心,虽然和道衍大师相比,依然相差甚远,但是这已经让张玉非常开心了。

    燕王看了半晌,叹了口气,回到主位上坐好,看了看面前的两人,道衍大师虽然消瘦,但却已经恢复了那种古井无波的神态,左手拿着念珠,在闭目养神张玉则有些紧张,紧盯着朱棣的步伐和举止,看来他还不是很适应这种会议。

    朱棣身子前倾,把双手平放在桌子上,沉声道:“大师,世美,如今的形势,你们有什么看法?”

    张玉看了一眼道衍,发现对方没有开口的意思,就开口道:“自今上登基以来,北平已经处于朝廷的包围之中,东面的辽东,都指挥使耿璇是今上的心腹和妹夫,可以说已经完全控制了辽东。”

    “直沽卫城目前已经竣工,它扼住了北平海运的粮道,如今北平所需的粮食大多堆积在直沽,按照布政使和都指挥使的命令调拨,这就让北平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否则通过粮食的调用情况,就可以完全察觉。”

    “再加上山西行都司的陈瑄,朝廷已经对北平形成了三面包围。近日,盛庸、瞿能分任山东、河南都指挥使,朝廷针对北平的防线已经构筑完成。”

    “目前,朝廷对王爷已经提防万分,末将建议要尽快起事,拖得越久越麻烦。”

    “一旦朝廷先下手为强,令辽东兵入山海关,控制永平大同军南下,控制居庸关加上直沽城,我军即使有千军万马也腾挪不开,那时就大势去矣。”

    听了张玉的话,朱棣脸色微微抽动,却没什么表示,等张玉说完之后,他微微点头,然后转向道衍,道:“大师,您有何看法?”

    道衍睁开眼睛,双手合十:“阿弥陀佛!王爷,张将军所言甚是,还望王爷早下决心。”

    “可是,建文并没有任何可指摘之处,他将代王放回,安定了许多藩王之心,恢复了王弼的爵位,就拉拢了勋贵,加之重用勋贵子弟,轻徭薄赋,甚得民心、军心啊。我北平军兵不过十余万,还不一定都会跟随本王,如何能赢呢?”

    “王爷,事情并不是这么算的。”道衍笑道:“老衲最近思索了许久,王爷是十胜,朝廷有十败。”

    “一、今上不懂军事,多是纸上谈兵,而王爷带兵多年,屡战屡胜。此统帅不如也。”

    “二、朝廷兵将虽多,但缺乏统御的人才,唯一可用的只有耿炳文,但与王爷相去甚远。此主将不如也。”

    “三、朝廷以大义控御诸将,而王爷却与诸将同甘共苦,以心交之,此军心不如也。”

    “四、如今诸王都是先帝之子,而今上确是先帝之孙,以侄伐叔,有悖伦理,此伦理不如也。”

    “五、今上刻薄寡恩,王爷豁达容情,比较而言,诸王更信任王爷,此宽宏不如也。”

    “六、诸王与王爷骨肉之情,更为亲近,对今上只不过尽君臣之义,此亲近不如也。”

    “七、朝廷虽然兵多,但多步兵,而我军多骑兵,此兵种不如也。”

    “八、朝廷之兵召自江南,而我军精锐源于塞北,南军柔弱,北军善战,此善战不如也。”

    “九、朝廷之兵多饱食终日,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