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平叛之议(四)(第1/4页)  建文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偏殿中燃着数支巨烛,桌子上摆满了瓜果点心,还摆放着一些笔墨纸砚,所有的太监都退出去了,殿门紧闭。解缙年纪最胆子却不他悄悄走到门口推了推殿门,却发现纹丝不动,苦笑一声,朝方孝孺等人摇了摇头。

    “唉!”叹息声随之而起。

    齐泰看了看众人,然后低声道:“我先问一下,这次给事中的封驳,诸位有没有在背后使过力?”

    “嗯?”众人身子一倾,做惊讶状:“怎么会?谁敢这么做?”

    “没有,没有,真没有!”

    齐泰看了看大伙的神态,也笑了,继续道:“如今已经是第二次了,如果第三次圣旨被封驳,皇上一定会震怒,恐怕会罢免给事中,那事情就闹大了。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圣旨下发,不会被封驳。”

    “这个,似乎不太可能吧。”卓敬想了想道:“这两天,有不少同僚到我这里叙说此事,我想大家应该也一样吧。”说着,卓敬看了看众人,发现大家都在点头。

    卓敬叹了口气,道:“据下官所知,朝臣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认为事情尚未清楚,怀疑是宋忠、谢贵逼反了燕王,或者是阻塞了燕王言路,又或者是欺凌燕王,导致燕王造反,所以追封二人为侯才会封驳,只是皇上手书逆贼人人得而诛之,才勉强通过第二种是皇上过于无情,鼓励将士临阵斩杀燕王第三种是认为皇上受了刺激,性情大变,怕会重演北齐文宣帝高洋之事。所以才会封驳圣旨。”说到这里,卓敬四周看了看:“你们得到的消息也是这样子吧。”

    “差不多!”“基本是这样!”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朝臣认为皇上反应过于激烈,有违圣人仁恕之道,担心皇上性情大变,重演重演”解缙说了一半,最后却怯怯不敢言。

    不过大家却明白了他的意思,这也是大家担心的。

    最后王度出了个主意,道:“诸位,朝臣希望皇上宽仁,但叛逆却不能不诛,那么何不双管齐下,下两道圣旨,第一道派人去北平晓谕燕王,让其悬崖勒马,进京请罪,如果他不遵从,那么第二道圣旨就可以发挥作用了,既然燕王决意反叛,那就是皇上所说的人人得而诛之,也怪不到皇上身上。”

    其实王度说到一半时,大家都明白了他的意思,不由的佩服王度思路活跃,只是方孝孺却觉得自己这个师弟越来越虚伪、越来越谄媚了。

    不过其他人却没想这么多,而是积极发言,完善。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形成了结论,众人联诀向皇上复命。而朱允炆则借着这段时间闭目养了会儿神,梳理了一下思路,待听完众人的回复后,想了想,最后苦笑着同意了。为了这么一点大义名分,前线不知道要枉死多少将士,也不知道是眼前这些人太想当然,还是自己太幼稚,也许这就是后世“不开第一枪”的由来吧。

    第二天,十月初六,晴。

    宁国公主是高皇帝次女,今年三十五岁,洪武十一年下嫁汝南侯梅兴祖次子梅殷。梅殷天性恭谨,能骑马射箭,受封荣国公,现任山东学政。朱元璋很喜欢梅殷,临死前嘱之“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复出遗诏授之道“敢有违天者,汝讨之。”

    宁国公主进入乾清宫后,首先向朱允炆施礼,朱允炆连忙拦住:“姑姑,允炆是您看着长大的,不必如此多礼。”

    “皇上,礼不可废。”

    看着一本正经的宁国公主,朱允炆笑了笑,将宁国公主扶着坐下,然后道:“姑姑,你可知道燕王叔起兵谋反了?”

    “这个,”宁国公主愣了一下,道:“姑姑听说了,只是,”说到这里,宁国公主迟疑了一下,道:“皇上,姑姑觉得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啊?是不是你派下去的人太跋扈,欺凌四哥,四哥这个人是宁折不弯的,所以失手杀了宋忠他们,皇上可一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