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章 战略(二)(第1/3页)  建文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听到卓敬的质疑,刘璟笑了笑,回头道:“这个问题,就由王大人来解释吧。”

    在众人的目光中,王度站了起来,先施礼道:“皇上,请容臣将参谋司的推演的黑板拿过来,这样解释会方便一些。”

    “准奏。”

    过了一会儿,两名年轻的军官抬进来一个木质的黑板,如同一个屏风一般,高约六尺,宽约一丈,上面用粉笔写着“保定之战推演”几个大字。

    王度拿着指挥棒,走到黑板前,道:“皇上,诸位大人,请看。”

    “一月五日,叛军南下,河间徐凯奉右将军盛庸之命,不许出战。”

    “叛军立刻剽掠安平、深州、献县一带,前锋直抵德州。”

    “为解救百姓,左将军平安率十万步兵、五万骑兵北上保定。”

    “叛军北上救援,在唐河边与我军大战,我军稍占伤风,但也伤亡惨重。当叛军抵达保定时,左将军坚不出战,叛军进退两难。一月三十日,右将军前锋抵达通州,两日后,右将军抵达,立刻攻城,通州岌岌可危。”

    “叛军无法两路作战,退入献县,窥伺保定。左将军当机立断,进攻保定城。”

    “从保定之战的情况来看,叛军狡猾多端,而且战斗力很强,如果不是左将军事先调房昭、李远二位偷袭保定城,那么平安将军很可能在保定城下战败。”

    “而如果平安将军战败,则朝廷的十五万精兵将化为乌有。而此时燕庶人手里还有三万多的骑兵,加上其子朱高煦,以及收降的骑兵,至少有五万众,再加上遵化的三万蒙古军,一举歼灭通州城下右将军的十万大军也并不难。”

    “所以如果不是皇上洪福齐天,平安、盛庸两位将军就会在数日内先后战败,朝廷将损失二十五万精锐大军,之后河北之地恐怕会望风而降,再非朝廷所有。”

    随着王度的分析,众人不由的冒出了冷汗,才明白如今的大好形势是多么的来之不易,稍有差错,战局就完全不一样了。

    朱允炆点点头道:“这些朕都知道,所以朕重赏了李远、房昭二位将军,同时也没有处罚盛庸将军。”

    “皇上圣明!”“皇上,燕庶人好阴毒啊!”众人不由自主的发出感慨。

    “所以,蒙古军在燕庶人的谋划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本官要问问诸位,蒙古人会无缘无故的帮助燕庶人吗?”

    “这个肯定不会,燕庶人必然有通敌卖国的阴谋。”解缙点头道。

    “这是肯定的,据本官、刘大人和参谋司的分析,最有可能是燕庶人反叛成功后放弃绥远、辽东等长城以外的土地,只有如此大的利益才有可能引动蒙古人冒险入关。”

    “什么?”解缙立刻站起来,反驳道:“王大人,燕庶人虽然反叛,但不至于到这个程度吧,他毕竟是先帝的亲子啊。”

    “呵呵,解大人,那你认为燕庶人是怎么说服蒙古人助他的呢?”

    “可以是财帛子女啊。”

    “那么,燕庶人有财帛子女吗?”

    “”解缙语塞,颓然坐下,叹了口气。

    朱允炆看了看大家,微微笑道:“大绅,不必丧气,这些目前还只是猜测而已,而且朕是不会让蒙古人得逞的。”

    “皇上圣明,皇上圣明!”解缙跪地俯首道。

    “好了,大绅,你先起来,子中,你继续说。”

    “是,皇上。”

    “目前,遵化还没有更新的消息过来,而喜峰口关戒备森严,也还没有我们的人。但是本官可以肯定一点,喜峰口关内必然有蒙古人。”

    “为何?”这次连朱允炆都吃惊了:“子中何以得知?”

    “这也是臣偶然想到的,在推演战局时,肖参谋说了一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