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九章 屯田、迁民、民生(第2/3页)  建文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刚才问的三个问题,老夫现在可以回答你,第一、对于征伐朝鲜的名声问题,老夫以为不值一提,宋太祖征南唐曾经说过:‘江南无罪,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朝鲜威胁到了东北的安全,那么这个问题就必须得到解决。”

    “第二、朝鲜的情况,其实和云南类似,如今云南是大明的第十三个布政使司,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在历史上看,云南一直都是化外之地,唐时为南诏,宋时为大理,到前朝蒙元时期,才列入华夏版图,但如今不过二十多年,大家已经习以为常,朝鲜为何不能如此呢?或者说,你觉得蒙元做得,我大明偏偏做不得吗?”

    “第三、朝鲜语本是民间俚语,不值得提倡,只要我们兴办学校,推广教化,同时朝廷开科举,选拔人才,何愁朝鲜不归心?另外,大明官员,历来不得原籍为官,朝鲜也不会例外,如此数十年,朝鲜当与云南无异,是大明的第十四个布政使司,奥,不对,现在已经十了。”

    说到这里,张紞“呵呵呵”的笑了起来。

    但是黄福听了张紞的话,却并没有附和,而是皱眉沉思。

    “怎么了?如锡,还有何问题?”见到黄福不说话,张紞饶有兴趣的问道。

    “这个,”黄福想了一会儿,拱手道:“大人,下官以为朝鲜与云南还是有不同之处,不能一概而论!”

    “嗯,说说看!”

    “云南虽然有土司,但称王、称帝者却屈指可数,只有南诏、大理等寥寥数朝,且并不强大,但朝鲜不同,隋唐时期,为华夏大患,隋炀帝更是因征高丽而丧国亡身,而且自汉末以来,朝鲜王朝虽交替不断,但早已自成体系,其百姓、其士子、其武将,都有一种向心之力,不愿意接受外来统治,即使是我们天朝上国!”

    “嗯,有些道理,还有呢?”

    “云南毗邻四川,四川自古乃我华夏繁盛之地,土地肥沃、百姓众多,所以一旦云南有变,旬日之间就可以传到四川,然后朝廷征调大军入川,四川富庶,大军征战无军粮匮乏之忧;然朝鲜则不然,虽然它邻接辽东,但辽东多地荒无人烟,大军自沈阳出发,抵达汉城,至少有千里之遥,而且这一路上都荒无人烟,所以只能依赖海路,但下官对海路往来,始终有一丝不安,因为一旦路遇海啸,数万大军就可能毁于一旦,一旦发生一起这样的事情,那么朝廷说不定就会放弃朝鲜。”

    听着黄福的话,张紞连连点头,神色也是数变,但当黄福说完后,张紞的神色已经恢复如常:“如锡,你的担心确实很有必要,虽然老夫相信今上不会有弃朝的想法,但是如果我们这些臣子无能,不能解决你所说的这两个问题,那么在数十年后,你担忧的情况就很可能成为现实。”

    “是啊,大人所言甚是!”

    这时候酒菜已经凉了,张紞命人撤下,然后往四周望了一眼,令众人退远一些,然后仔细的看了黄福一眼,欣慰的道:“如锡思维缜密,做事情细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怪不得陛下将你派到朝鲜来。”

    “这都是陛下的恩典!”

    听到张紞的话,黄福心中微笑,面露却带着喜色,连忙拱手谢道。

    “今上和先帝本质上是一类人,先帝乃大明创基之主,驱除元兵,重建我汉人江山。所以先帝在位时期,一度试图恢复前元的版图,那是在洪武五年,当时大明军方人才济济,魏国公、曹国公和宋国公三路出击,意图一举消灭元军,平定漠北,只可惜这次尝试最终却失败了,从那之后,陛下的心思也变了,彻底放弃了控制漠北和西域的企图,所以陛下在祖训中规定了十数个不征之国,意图让后世稳守太平,不要再起刀兵,也许在他老人家看来,自己做不到的,子孙们也做不到。”

    “但是,今上继位之后,却立刻改变了国策,如锡可以观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