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中兴之策(第1/3页)  梦仙入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全大口地喝干一碗茶,抹了抹嘴接着说道:“其次是末将是军户出身,也是积军功升上来的,因此经常为了筹措军费而犯难,所以对这地里的产出末将也是用心算过账的,也大概略知一二。若是百姓每户都有六十亩耕地,末将刚刚大概粗略的算了一下,二十亩口粮种粟米或小麦,燕麦之类的,亩产一石余没有问题,除去农税两升,按每亩八升算,二十亩就是十六石,五口之家一月一石口粮,这样一年还有四石的存粮,可这十亩棉花就不得了喽,属下按一亩棉花产一百二十斤籽棉,三斤籽棉出一斤皮棉算,每亩就是四十斤皮棉,一斤皮棉四十个钱,除去农税是三十二斤就是一千三百个钱,这十亩就是一万三千个钱,约十三两银子,棉花籽除了留够第二年的种子之外剩下的还可以榨油,又可以省一笔开支,还有剩下十亩就按口粮算税后也有四两银子了,而婆姨一个人七天可以织一匹布就可以赚一斗粮五十文,一个月两百文,一年又是二两多银子,这男耕女织一年下来凭自己的双手就能赚三十两银子只少不多完全可以过的很滋润了,即使遇上灾年就如仙人所说粮食在咱们手里,五钱银子每月限购一石,再加上手里的存粮和存银熬过灾年是绝对没有问题,再说了一个清廉的正七品的知县月俸禄是七石五斗一年就是九十石,折银也就是四十五两,若是再算上要雇佣几个仆役这日子比农户可是惨多了,当然末将是按照仙人所示每石五钱银子算的,粮食若涨其它物价自然水涨船高,而且另外那十亩地里面菜也是自己种的,把那些杂粮养几只鸡,养头牛,再有余粮还可以养羊,养马,养猪,这个帐不敢细算,自己完全自给自足,花不了几个钱,有个几年正常年份百姓马上就富裕起来了,再加上免除捐和劳役因此没有农户会反对这个国策,就是这商税可把商人给逼到那边了。即使这样咱们也是要粮有粮,要兵有兵,比权势和财富咱们这些人不行,可要是比拼命,那些人又怎么可能是咱们的对手。”

    仙皇笑着点了点头道:“没想到赵参将对农事相当的精通,倒让本仙非常意外,周书吏的顾虑一点也不错,但周书吏以为咱们剿灭了后金和流寇的叛乱大明的问题就解决了吗?不,不,不,这完全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找不到病根儿,就是咱们今天剿灭了后金明天再冒出个后银怎么办,为什么这流寇越剿越多,因为这流寇的组成就是农户、军户、匠户和佃户,咱们把这些人都杀光吗?问题不在于剿,而是在于抚,可粮食在哪里?没粮食怎么抚?百姓家里没有粮食,大明的粮库里都能饿死老鼠,谁能抚?就是本仙也抚不了,可这都是谁造成的?怪灾年?那不遭灾的时候呢?太祖、成祖的时候一年三千万石的农税到现在就只剩几百万了,无粮则乱,这民和军户都吃不上饭岂有不乱之理?这天下本已大乱要治就要治标又治本,否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此反复大明还有多少家底来折腾,最终要么流寇要么后金来改朝换代。

    治理政事最终要看是否民富国强,否则大明一天天走下坡路,这治的是什么国,理得什么政!风调雨顺的时候不知道储备粮食未雨而绸缪,待天灾人祸降临时却怨天尤人,临渴而掘井,此谁之过?上位者之过是推不掉的,而且还是主要之过,再加上其它诸多原因就形成了大明现在的局面,因此本仙决定要治就要大治,首先就是稳定民心和军心,民解决温饱和军解决粮饷,说着简单做起来就难了,要解决温饱问题民就要有耕地,每家每户都要有,如此才能保证有粮吃、有衣穿,有存粮,有余钱,这农税才能收的上来,可这一千多万户百姓要每户分到土地就要动权贵、地主的地才行,咱们把耕地分三等,上等分三十亩,中等分四十五亩,下等分六十亩,取其中就要六万万余亩,大明总共有耕田八万万亩,另有军屯田四万万亩,咱们要给百姓均田要撬动多少人的利益才能完成这件事情?但是不完成这件事怎么可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