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上下一心(第1/3页)  梦仙入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于是周书吏就把得胜堡知县引荐给了咱们的武仙,并把他俩搞得的这个东西也请他一观,他看了之后哈哈大笑道:“两位能把本仙的意思用如此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可谓是忧国忧民之士也,不仅认识到大明的弊政所在,更已经知道如何解决才是最为恰当的,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任何事不能两全齐美,本仙也毫不隐瞒,其实杜绝了土地兼并也有其缺点,不过比起土地兼并的恶果来说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对于治国者必然选择前者,经济繁荣与国家强盛的基础就是稳定,没有稳定一切都是空中阁楼。

    诸位就照此办理,尤其是把你们写的这些东西派手下背熟了传播出去,这事儿知道的人越多就对咱们越有利,他们比咱们有路子,尤其是这种闲谈莫论,他们又都是在县衙门里做事,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样传播起来会很快,而且你们的解释又如此直白易解,两位是真正的士,本仙敬佩万分。”

    得胜堡知县行礼说道:“仙师过誉了,说实话代善军一来本仙就只想着怎么能求条活路,老百姓的衣服都换好了,当然投降本县是坚决不干的,能逃得出去本县这官也不做了,跑到南边隐姓埋名做个教书先生了却此残生已知足了。谁都知道大明已经病入膏肓了,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忠义之士唯尽力而为,然本县官小位卑,有心无力,得胜堡失则本县死,但本县不是愚忠的人,只要不被后金捉到本县不会为这无可救药的大明而死。苍天有眼,仙师下凡救了得胜堡所有人一命,本县死里逃生却也只是心存感激,毕竟这治标不治本,生逢乱世有几条命也不够活的,大明如此下去,即使武仙能打败后金,等武仙离去后再冒出个前银怎么办?打败了李自败再冒出个李自灭怎么办?但今日本县见到周书吏之后方知是本县自以为是了,本县惭愧!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仙师大才,这是要治标又治本呐。本县命是仙师救的,无以为报,愿作这马前卒,供仙师驱使,虽死无憾。”说完得胜堡知县便朝他大礼参拜。

    他一手托住得胜堡知县,另一只手托住周书吏道:“两位的大礼本仙心领了,今后不可行此虚礼,在本仙这里有你们座位,等到天下大定之时,你们也可寻本仙品茶论道。强未必胜也,必知胜之理,然后能胜。但万事开头难,辛苦两位了。”

    两人点头称赞他说的有理而后又谦逊了几句便辞别了武仙出去散布小道消息……呃……是传播大道理去了。

    而赵参将这边果然如武仙预料的那样,军户兴高采烈的等着转民户分田地,可掌握军屯田的武官不愿意,这不是断人财路吗?开销那么大,俸禄那么低,没有了这个军屯田让咱们喝西北风去?武仙这是不给人活路呐!就是不给,看你武仙能把咱们怎么样,老子也是上过战场的,为大明流过血,立过功的,好不容易熬到今天,这点油水都不让捞,凭什么?这是大明崇祯皇帝给的赏赐。五个千户,只有一个愿意还是因为是他的小弟,另外四个不愿意,嚷嚷着要去找宣大总督、大同巡抚和大同总兵打官司。

    事实上赵参将他还是很用心的研究武仙的这些办法,经武仙的提醒也明白军屯田很难从他们手里拿回来,于是他就用了武仙给的办法下了一道军令,前后左右中五千户所的全部将士全部校场集合,几个千户一想,闹得再凶这军令还要执行,否则违抗军令把他们拿下了也就不用再闹了。

    参将所率之兵称为援兵,按兵制为三千一营,至于几营看具体情况,大明强盛的时候参将率三到五营很正常,到明末的时候兵力不足率一营而且不满额也很正常。得胜堡在经过几次扩建后虽然仍然叫堡但规模已经相当于卫城了,所以北东路有一个卫的军户编制,这时称作守军、屯军,以长期守御北东路为要责,但是北东路这个牌子不能撤销,因为卫所的军户不是谁都可以调动的,一旦发生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