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1章上京风云(10)(第2/3页)  鸿元至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不算安全,正好杨文辉这个时候有了信,而且还占了金湾岛,正缺管理人员,这些闲着的族人和将士家眷去那里,虽然不能参战,但是管理地方还是有能力的,即安全,又能帮上杨文辉的忙,何乐而不为呢。

    “好啊,我有个建议,不如把留置在顺仪城里,没来得及转运走的作坊器具,一并运到金湾岛,在那里在成立一处作坊基地。”

    “恩,有道理,那就这么定了,廖维凯那里我已经给他回信了,张宇那里,光靠书信怕是说不清楚,需要你们派人去办,我出个手令,你安排人去同张宇沟通,这件事要尽快进行,如果走露了风声,我怕苏沓会暗中使绊子。”

    “我稍后就安排人去办。”

    “连武那边我也回信了,他让我们攻打要塞拖住要塞的楚军,呵呵,即便是我们把部队全部压上,怕是都憾不动要塞分豪,怎么可能起到拖制作用,我感觉得连武绝非智者,我本来还担忧楚威王挺不住,现在我到怕他败得太快,影响了我们的计划。”

    “连武这个人我曾派人详细调查过他,此人是个武痴,原本是钱家的一名护院,好武成痴,本是下人,却向钱家家主索要秘笈,被家主斥责,将他逐出。

    后来又投奔了高阳城的一家大户,做武师,却失手打死家主的儿子,索性屠了这家大户,用这家的钱粮,打着解放奴隶的旗号造反,几年时间就发展为拥有十几万人的队伍,但是他根本就不敢跟官兵硬碰,退到东南山区占山为王去了。

    时势造英雄,楚国没有随着大陆潮流改制,各大家族有对奴隶压迫的厉害,奴隶造反的事越来越多,势头越来越大,因为连武造反的时间早,有了基础,那些刚刚造反难以同官兵对抗的起义军,最后都投奔了他。

    所以让他的势力越来越大,而腐朽的楚军战斗力本来就不强,对付那些拿着耕田的镐头锄把的义军还可以,但是对付已经发展了数年的连武就开始败多胜少,就像滚雪球一般,连武的势力越来越大。

    势力大了是好事,但是管理不好就容易出事,因为分账不公经常发生内讧,后来最早跟随连武的一批人,拉着队伍分裂了,逐渐就形成了数十股势力,分开了,官兵就好对付他们了,武侯运用各个击破的战术连灭了十几股义军。

    连武这时候又出面了,带着他的亲军四处救援,落下了个以德报怨,诚实仗义之名。

    剩下的义军觉得单独难以对抗官兵,于是提议结成联盟,一家遭到攻击,几家出手相助,这个办法很有效,这段时间连武也非常活跃,结交江湖朋友,亲自带人四处救援,不辞劳苦,名声越来越盛,最终被推举为盟主。

    而楚国还是不思改革,奴隶造反的事情越演越烈,武侯纵有千般本事,也难以扑灭燎原之火,到现在义军就发展成为三十六路义军,这只是指有实力的三十六股,楚国疆土这么大,小股义军数不胜数,以至于武侯积劳成疾,不得不退居后方,挂了个太尉的名头。

    武侯退出后,楚军再难对抗义军,节节败退,最后收缩到上京周边五百余里才站住脚,之后有进有退,连武也不在出击,就这么僵持到现在,连武可能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决定开始准备推翻楚王朝,做起了自立为王之梦。

    就算公子不去联合他,他也有可能今年出兵,或许能晚些,据我们了解他大概是定在麦收之后,因为他养的人太多了,粮食始终是个大问题,至于为什么痛快的答应了公子这个时间点出兵。

    我考虑,应该也是为了粮食,公子给他出的小股部队抢粮之策,让他尝到了甜头,也补充了他粮食不足的缺口,就有了能力提前出兵,多占些地方,就能多抢收些粮食,即便不能一举攻陷上京,围困上京,让楚威王无法收货上京以外的粮食和税赋。

    楚威王收不到的,那便就是他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